和谐社会语境下未成年人刑事政策阐述

来源 :中国犯罪学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syou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内涵及传统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和谐社会语境下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构建。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采取以下措施:第一,设置开放监狱,使罪犯靠近社会服刑,或在社会中服刑,通过取消监狱围墙、铁栅栏、手铐等形式,减少对罪犯自由的限制,以尽可能缩短在押犯同正常社会生活的距离的监狱;第二,广泛采用累进处遇制,使罪犯逐步接近社会,直至假释;第三,推行请假离监制度,对符合条件的罪犯,允许离监。在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形势下,构建完善的未成年人刑事政策任重而道远。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空前活跃。但与此同时,由于商品经济本身的各种负面效应等多种原因,经济领域的犯罪也不断出现,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涉企刑事犯罪更是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当前涉企类经济犯罪案件呈现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当前涉企类经济犯罪案件多发的主要原因,浅谈了当前涉企类经济犯罪案件治理的两大难点,阐述了西湖区检察院在办理涉企类经济犯罪案件中的做法,并提出相
柏拉图把人描绘成生活在洞穴中的囚犯,他们无力运用理性,因而人们从洞穴中看到外面的世界是复杂、神秘和充满诱惑的。启蒙运动把光明带到了黑暗中,抑或给了人们以走出黑暗、朝向光明的勇气,为了找到安全的居住之地,人们发展了社会理论来构建安全的“城堡”。
法社会学对社会犯罪趋势研究的介入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只有在这里,研究对象才成为一个“社会人”,而非法律强调的“权利主体”或刑事法学上的“犯罪人”。自19世纪中叶以来,学者们就尝试引入社会人与社会行为的概念,这意味着把所有研究对象置于一定的组织之中,正视这一特定组织所赋予其的地位、角色意义和影响,关注组织整体体现出的时代期待感和当下组织规范的制约与缺陷。由此把犯罪个体置于关系性存在当中,因为犯罪趋势的
学科是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一门学科在社会中的表现就是根据社会分工和人才培养而设置的各种学业的类别,即所谓的“专业”。专业是指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分门别类进行高深专门知识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个专业定义既有高深专门知识教与学活动的属性,又具有分门别类地进行这种活动的基本单位的属性。在我国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学校性质设置了各种专业
本文分析了社会转型凸显本体性研究对犯罪学学科发展的影响,提出科学共同体问题的解决是犯罪学本体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介绍了当前犯罪学在本体建构上呈现的几个基本问题。
朝阳区2006年至2009年4月青少年学生犯罪案件逐年增多,且有较大增幅。在此类犯罪案件中,职业高中、职业技术、中专、高职等职业教育院校学生犯罪案件占很大比重,社会危害性明显大于普通教育院校学生犯罪案件。职业教育院校分为中等职业教育院校和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中等职业教育院校包括职业高中、职业技术学校、中专等,简称中职。高等职业院校,简称高职,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本科院校的高职专业,第二类是公办高职院
本文拟通过对浙江省奉化市这一颇具代表性的地区青少年犯罪现象的研究和分析,从中揭示出长三角地区沿海县级市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规律,并进而深入探讨其成因,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与现状及发展趋势相适应的若干具体防控途径,以期能够对这些地区的青少年犯罪预防与控制体系的完善有所裨益。
青少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对于家庭、社会和国家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己比较严峻,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十五”期间青年发展状况和“十一五”期间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报道,“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增加68%,其中全国法院判决的青少年罪犯5年间增长12.6%,未来5年将进一步增加。宋庆龄也说过,什么事情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亿,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但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却呈上升趋势,有关资料表明,十五六岁少年杀人、抢劫、强奸、伤害等案件所占比重愈来大,调查显示,有半数以上的“问题少年”的问题出在家庭,正确分析研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对有的放矢地开展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将起到巨大的指导促进作用。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在我国,青少年犯罪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有逐年上升趋势,“十五”期间未成年人犯罪数量5年间上涨68%,全国法院判决的青少年罪犯5年间增长12.6%,未成年人危害社会的行为逐渐增多,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隐患。减少青少年犯罪需要综合治理,但是急需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以期为有效减少青少年犯罪高发问题提供法律制度与机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