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名人故居(纪念馆)的青少年教育活动设计

来源 :2006中国博物馆学会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福州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uabn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介绍了青少年参观名人馆的现状,然后就改进教育活动设计的方式进行了分析,并对名人故居(纪念馆)的青少年教育活动设计进行了讨论。
其他文献
调查表明云冈石窟第9、10窟的窟前立柱风化严重,已威胁石窟造像的安全,需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保护。本文在现场勘察、病害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对上述石窟岩体进行了三维计算机模拟分析。根据现场调查抽取了计算模型,确定了计算模型的边界范围,使假定的边界条件尽可能接近真实状态。在网格剖分中考虑了结构面的分布,主要考虑缓倾角的层面裂隙和与层面裂隙近于垂直的构造裂隙。通过三维有限元模拟分析,查明了石柱承
本文根据多年从事石质文物风化防护的亲身体验,结合中国不同类型、条件下的石质文物的情况,从历史、现实、未来、科学和辩证等角度,较全面地说明了对石质文物风化防护的观点、认识及思路;详细阐明了石质文物风化防护的理念、技术措施及工艺;并较具体、系统地提出如何把握、规范中国石质文物风化防护、处理的工作内容,如何确定保护范围和程度等问题。
本文以北魏太和期云冈石窟的中心柱窟为研究对象,分析讨论了北魏太和期的中心柱窟的结构规模、历史文化及其演变过程。
龙门石窟的佛教造像艺术,其创始年代约在魏孝文帝锐意汉化并极力推动迁都洛阳的太和中叶。此时的北魏境内,佛教石窟寺崇拜已走过一段漫长的历史路程。基于此,本文研究了龙门石窟魏、唐造像中所包含的西域文化因子。
本文以云冈石窟为背景,分析了北朝时期象教的提出及其造像走势,研究了佛、道、儒三教融合在造像艺术上的凸现和盘结问题。
阿艾石窟发现于1999年5月,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北部的天山神秘大峡谷中,以其保存的精美壁画和丰富的汉文题记轰动一时,保护工作自它面世起就开始全面展开。本文拟就保护研究工作展开叙述,重点探讨石窟保护方面的得失,以及在与旅游开发中的关系协调,最大限度地保障文物的安全与有效利用。以求得国内外同行与师尊的指导与帮助,共同为我们的石窟研究、文物保护、旅游开发献策献力。
东魏造像石碑在千百年自然营力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出现了各种形态的病变,急需采取有效的保护修复措施,以延长其保存时间。本文介绍了此碑修复前的保存状况和存在的主要病害,分析了产生病变的各种因素,阐述了此碑所实施的保护修复技术。
采用硅丙乳液作为基料,选用合适的分散剂,将纳米TiO和SiO分散在基料中,并添加多种助剂,研制成一种纳米改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水性石质文物防护剂。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纳米材料在该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情况,并研究在施工过程中的最佳固含量。
本文就如何将名人故居的保护与旅游发展做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而不互相矛盾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瞿秋白纪念馆利用好自身的资源和有利的因素,遵从“弘扬传统、激励后人、服务社会”的宗旨,更好地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使之真正成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本文就瞿秋白纪念馆的内容及教育功能进行了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