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对探测资料均一性一致性的影响

来源 :第六届苏皖两省大气探测、环境遥感与电子技术学术交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les_y_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池州本站资料分别与周边100km范围内的国家气象基(准)本站、一般站属于同一气候区、序列平行年代长,且周边环境较好,多年来探测环境变化少,拔海高度相差较小做为参考站对平均气温、降水、湿度等要素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气象探测环境变化对探测资料均一性、一致性的影响,以此说明气象探测环境应加以重点保护,避免破坏气象探测环境。
其他文献
针对西安地铁留核心土、上下半洞开挖,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与水平钢撑锁脚的钢拱架和挂网喷层支护的饱和黄土隧道,根据现场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分析了隧道右线、左线掌子面间隔30m开挖过程中洞顶地表沉降变形的历时变化规律,以及左、右线单洞沉降槽和双线沉降槽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洞顶地表沉降变形可以划分为初期沉降变形、右线开挖主变形、左线开挖主变形及沉降变形稳定4个阶段;左、右线单洞沉降槽和双线沉降槽均可用高斯
根据南通气象部门所设的三个酸雨观测站(南通、吕泗、如皋)2007年4月-2010年2月的酸雨观测资料及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南通地区酸雨的变化特征,以及酸雨的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南通地区三个站的年酸雨总量相差不多,均在2860mm左右;三年平均酸雨量的季节分布特征趋势比较明显,夏季最大,秋季次之,春季第三,冬季最小,夏季的酸雨量为其他三个季节的近3倍。南通地区酸雨发生频率为71.4%,其
本文将多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同化到中尺度数值模式ARPS,模拟了2006年6月29日发生在南京的一次强中尺度对流过程,并对雷达资料同化前后的背景场和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经过资料同化后,初始场中的水汽场和流场有明显调整,这为更好的模拟该对流系统起到了关键作用。形势分析表明在对流系统经过前,近地层出现明显的逆温,并且一直到对流系统经过测站时,中低层的湿度一直在加深;背景形势资料中还分析出中
利用我国中部五省52个闪电监测站2007~2010年闪电定位资料,分析该区域闪电的电流强度、陡度、闪电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闪电活动南北分界线。结果表明:闪电平均强度最大值出现在河南省(53.93 kA)、最小值出现在江西省(35.54 kA);各省正闪平均强度均大于负闪平均强度的绝对值;闪电平均陡度最大值出现在河南省(17.47 kA μs-1),最小值出1现在江西省(10.31 kA μs-1)
利用淮河流域雷达拼图和华东雷达拼图产品,对2007年梅雨期中尺度对流系统产生的时间、空间和各种特征值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发现:(1)MCS具有夜发性特征,生命史随着尺度的增大而变长,生成源地常是下垫面性质改变较大的区域。(2)在雷达回波图上识别MCS,多数表现为具有55dBZ的反射率因子、17km的回波顶高和25~30kg·m-2的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这些统计结果可作为淮河流域梅雨期暴雨短时短期预报
用覆盖中国地区23个月的AMDAR资料,以中国探空资料为真值场,评估其温度和风场的误差。中国气象信息中心的六项质量控制方案剔除了将近60%的数据后,温度和全风速误差分别减小了3℃和2 m/s左右,温度的均方根误差为1.98℃,风向误差3.5°,风速(全风速和经、纬风速)误差3.5~ 3.9 m/s。本文给出了边界层中8000米以下的资料对比,温度误差随高度变化并不明显,风速误差在近地层较大。AMD
分析表明850hPa切变线和地面弱冷锋南下,为此次强风暴天气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飑线回波初始于午后窄带回波的发展,达到中等强度的中气旋的出现和维持造成了强风暴天气,分析了它们底部、顶部、切变强度及强风暴VIL值的变化特征;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导致利辛县丹凤乡成为强风和雨暴重灾区,底层还出现倒V型入流槽口,伴有明显的雷暴出流边界。
本文通过对气象探测环境重要性的说明及因各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其带来不利影响的分析,指出了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紧迫性和颁布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办法的必要性,介绍了萧县气象探测环境现状及其保护措施,并针对当前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以期达到更好地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目的。
微脉冲激光雷达(MPL)是激光大气探测的一种新型手段,它是探测大气气溶胶和云的有效工具,具有性能稳定、结构简单、便于移动、探测数据可靠等特点。本文详细介绍了微脉冲激光雷达的系统结构及其在大气探测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1)探测大气气溶胶的垂直分布、气溶胶的时空演变;(2)大气水平能见度以及大雾天气能见度监测;(3)30米分辨率的微脉冲激光雷达,可以精确地探测云底高度、云顶高度、云层厚度、多层云的精
电线积冰是冬春季地面气象观测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雨雪冰冻天气灾害频发,大部分台站都开展了电线积冰观测业务。本文根据多年实践经验,从电线积冰过程主要阶段与气温、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关系出发,就如何利用气象要素条件判断电线积冰的生成和把握一次积冰过程最大值测量时机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