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全球化的发展,促使一些传统体育得以时空延伸,调适为普适性和规范性的项目;而有些传统体育则激发出文化回归的活力,保持着原有特性和文化底色。故而,梳理其中的逻辑关系,以社会现象为依据,审视全球化下传统体育的时空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传统体育发展的内在机理及其发展路径,如何适应全球化的发展,构建自我的调适与文化的回归。研究方法:依据结构化理论,审视全球化下传统体育的时空特征;按照吉登斯的观点,时空结构是社会的基础性结构,它参与形成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在传统时期,社会生活局限在特定的空间维度;而全球化的推进,即呈现为鲜明的"时空延伸"。以此视角,审视传统体育的现代调适与文化回归现象。研究结果:首先,全球化所形成的普遍化、同质化、一体化结构,导致了传统体育活动的调适与趋同。表现在:1)传统体育发展中的时间虚化;现代社会的特征,就是所有的社会资源以及社会关系,从地方性的场景中剥离,可以在任意的时空中进行重组。譬如划龙舟,不再以端午为时节的限制,而是任何时候均可以举办大型的竞渡赛事,呈现出时间的虚化。2)传统体育发展中的空间虚化;传统体育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要受到环境的约束与支配,而呈现出地域性活动的特征。随着现代性的来临,各种资源要素的丰富,传统体育所需的场所与条件可以在其原生地相距遥远的地方构建,所需的资源可以在任何地方自由组合。人们用不着依赖某些地利之便,就能够对传统体育开展的空间进行重构,由此促就了"虚化空间"的发展。传统体育活动摆脱了"在场"的束缚,处于完全不同环境的人们可以共享传统体育的魅力。如龙舟向西北地区蔓延,向欧美国家延伸,已成为传统体育快速发展的一种示范。3)传统体育的时空延伸及调适;时空的虚化,扫清了传统体育时空延伸的障碍,因此,传统体育摆脱了时空的诸多束缚,获得了普及化的推进。在现代性的背景下,传统体育对新的时间——空间模式的适应,并籍此形塑自身的特质;即传统体育的调适,是民众行为与传统体育的调整和适应,这不仅体现在传统体育顺应现代社会,而且也体现在民众对传统体育的调适。面对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和重大压力,一些传统的体育活动方式引发了民众的追随;如瑜伽的放空自我的冥想,对于缓解现代焦虑的人们,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同时,顺应现代传媒的发展,借助于大众传播技术,传统体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时空延伸;借助商业化的运作,传统体育获得了更多的发展资源。如经过好莱坞明星如麦当娜、玛丽莲·梦露、嘉宝等人的热捧和商业运作,瑜伽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健美浪潮。调适是传统体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重塑传统文化的时代选择。其次,地域空间的独特性与民众的自主性,促成了传统要素的再度回归。马歇尔·萨林斯指出,"在某种程度上,全球化的同质性与地方差异性是同步发展的"。传统体育在大众文化的冲击下,越来越趋同于现代体育,但同时也迷失了自我认同。因此现代人需要触摸传统文化的基因和密码,寻找前人的路径,这时候传统体育的家园感,以及传统的历史传承感,就成为民众心中解决生活无助感或者无意义感的选项,以延伸自我的生命空间;将人们再度融入传统体育的情感与历史氛围时,逐渐淡漠的认同文化被发掘出来。现代孤独的、碎片化的理性人,因传统体育,成了部落的群体人。再次,传统体育时空延伸的二重性交汇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传统体育既顺应时代的发展而调适自我,获得发展;也促其回归于传统,获得文化的滋养与特征的彰显,形成的二重形态,是传统体育在时空延伸中的复杂现象。不少传统体育在运动形态及运作方式上,将趋于普适性的现代要求;而在文化旨意,以及项目特色上,更为趋向各自的文化传统,赋予不一样的意义;从而沉淀为一个具体时空下的特色项目,进而呈现一个丰富多彩的体育生态。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在"走出去"遇到的困境,很大一个原因是没有正确处理好"形"变与"神"定的发展关系;传统体育确实需要对项目形态做文化"调适",调适于体育的共通性,融入现代化的规制当中;却也需要保留内在"神",回归于传统的独特性。因为传统体育能够以某种非反思性的反馈形式,构成了传统体育的多重形态和不竭动力。既在时空向度上得到有序安排,又在资源特色上回归于独特传统。研究结论:正如结构化理论所主张的,行动与结构之间具有一种辨证关系:社会结构的制约性与人的行为的自主性之间,存在实践的二重性。全球化所形成的普遍化、同质化、一体化结构,导致了传统体育活动的调适与趋同,但地域空间的独特性与民众的自主性,又促成传统要素的再度回归。因此,传统体育现代化的发展路径,既顺应时空延伸的结构特性,不断普适化地革新与推行,也应传承及发扬原有的地域特色,获得行动的自主空间,由此而达成传统体育调适与回归的二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