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室起搏治疗心力衰竭

来源 :第14届中国心律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ra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随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应用,慢性心力衰竭(CHF)的药物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但CHF仍然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单独左室起搏(左室起搏)可减少1个电极的置入,可以使用双腔甚至单腔(在房颤患者中)起搏器,费用减少,技术相对简化,手术相关风险降低,因此在一定患者群中,尤其在儿童和青年患者中,左室起搏已经被提出可作为双室起搏可能的替代方法之一。本文分析了左室起搏治疗心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左室起搏与双室起搏进行比较,指出随着左室电极置入技术的发展,今后左室起搏的研究可能会更加深入。循证医学的发展将会为左室起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更多的证据。
其他文献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fightventf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是以右心室(fight ventricle,RV)心肌局灶性或弥漫性被脂肪和纤维组织替代而继发室性心律失常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遗传性心肌病,严重者可发生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及心力衰竭。本文从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组织学等方面对AR
国内外的学者认为利用基因和细胞构建生物学起搏可能会成为心脏起搏器最为理想的替代方法。本文介绍了HCN通道及特性,对HCN通道在心脏的分布进行了简述,并对分析HCN2敲除鼠、HCN4敲除鼠的相关内容进行说明,并就HCN与生物起搏进行了论述。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急症,发病率大约为成年人每年100/100000,死亡率为14%。影响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因素已经成为许多研究的焦点。上消化道出血需要及时诊断和处理,方能改善预后。因此,能早期预测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评分系统一直备受关注。本文介绍了Rockall评分系统的设计过程和依据,阐述了Rockall评分系统验证涉及的范围和用途。
室性心律失常风暴(ventricular arrhythmia storms)系指24小时内自主性发生>12次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而需立即电复律或电除颤等治疗的症状群,简称电风暴(electrical storm)。由于死亡率高(约28.6%)、处理棘手和预后恶劣,近年备受临床关注。本文分析了室性心律失常风暴的常见病因和诱因,介绍了室性心律失常风暴的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
房性心动过速是指起源于心房但心房节律规整的心动过速,按照欧洲心脏病学会和北美起搏与电生理学会对其发生机制和解剖定位的分类,进一步分为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和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可能是自律性、触发和微折返机制所引起。通过体表心电图P波形态的分析,大致可以定位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从而对导管消融时术前准备和靶点的快速标测均有一定的帮助。本文阐述根据P波形态定位房速性心动过速起源
顽固性心室颤动是指经3次以上电击不能复律或复律后窦性心律难以维持的室颤。它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也是心脏急救尤其是院前心脏急救工作中最为严峻的挑战。心脏疾病终晚期、心肌严重受损、心脏扩大和复苏不当(包括复苏不及时、电击之外其他复苏环节未达成目的)等是其主要成因。复苏成功率低、即使复苏成功住院死亡率也较高是其主要临床特征。本文对顽固性心室颤动进行综述,指出顽固性室颤的特征为对电击治疗反应不良、复苏
在ICD置入术中,医生往往需要诱发心室颤动(简称室颤),以确保置入的装置能够可靠地检测到室颤的发生并能成功除颤,这是因为在ICD应用初期,ICD自动除颤失败的情况相对多见,接受ICD治疗的为有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或室颤的猝死高危患者,而且当时治疗室速或室颤的程序仅有电击。如今,随着ICD技术的提高,已鲜有除颤失败发生。ICD的受众也开始扩大,ICD已被用于进行一级预防的患者猝死危险相对较低。本
随着大量科学研究证明置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plantablecardioventer defibrilator,ICD)的临床疗效,全世界已置入了数以百万计的ICD。全面掌握ICD的基本功能、ICD的程控以及一般的临床管理方案,对于心脏电生理学家和关心ICD患者的医疗人员都是很重要的。本文介绍了ICD的一般概述,分析了ICD患者围手术期的程控与管理,并简述了环境对ICD患者影响。
双腔起搏器出厂房室间期(AVD)默认值感知的AVD为120-150ms,而起搏的AVD为150-180ms。但出厂值只是一个默认的参考值,其并非适用于每一个患者。本文介绍了理想的房室间期,简述了心脏超声优化房室间期及其优缺点,并就AVD的自动优化进行了论述。
随着起搏器和埋藏式心脏起搏复律除颤器(ICD)等心脏置入装置(CID)的改进和置入技术的提高,心脏置入装置系统的应用范围在拓宽。本文介绍了心脏置入装置的治疗现状,分析了CID系统感染的发病机制,并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进行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