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深层裂缝性储气层钻井液损害评价及保护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钻井工作部2005年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石油钻井院所长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在模拟储层温度、压力环境下,对大庆长垣东部裂缝性储气层在不同裂缝宽度条件下评价了钻井液的损害情况.研究表明,保护裂缝宽度在50μm以上的裂缝性储层,主要是采取减少钻井液的固相引起的堵塞损害问题.提出采用欠平衡钻井技术是保护裂缝性储层的最佳途径.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长庆局大庆II-130型钻机存在的问题,结合长庆局的实际情况,提出中速柴油机液力偶合整体链条箱并车转盘单独电驱动改造方案.该方案既充分利用了绞车等可用部件,节省了改造资金,又增加了自动送钻、液压盘刹、一体化司钻房、独立交流变频电驱动转盘、整体并车链条箱等高新技术装备,提高了钻机的整体性能.在投入现场使用6口井后表明,该钻机既能满足长庆油田打油井的需要,也能打气井,而且满足打丛式井的要求,此
本文重点介绍波纹管技术应用范围,及陵7-71井波纹管堵漏现场试验情况,对俄产波纹管堵漏工具在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着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和波纹管技术对策.
本文论述了气体钻井技术在七北101井的应用与研究。川渝地区特别是深探井,由于井眼尺寸大,地层复杂,钻井机械钻速极低,不仅钻井周期长而且极易发生断钻具等井下复杂事故,严重制约了川渝地区的天然气勘探开发进程,如何提高钻井速度一直是川渝地区钻井工作的一个难题,在七北101井的钻井过程中,选择适当的井段进行气体钻井技术试验研究,发现气体钻井技术提高钻井速度效果非常明显,钻井机械钻速提高了3~15倍,不仅可
本文结合弹性稳定理论中的能量法,进行大位移井减阻工具合理安放位置理论分析,以达到减阻减扭目的.首先根据测斜数据,应用三次样条函数拟合井眼轨迹.针对不同井段采取合适的力学模型.对于垂直井段建立压杆稳定力学模型;对于二维井段和三维井段装有减阻工具的套管柱作为类连续梁,并考虑弯矩影响,因此完善了部分国外学者计算套管挠度时的"软模型".在计算出套管柱挠度基础上,给出了优化大位移井减阻工具合理安放位置理论计
本文以纤维水泥石单轴应力图分析为基础,利用细观力学理论和能量守恒的原理,建立了顺向纤维增强水泥的抗压强度模型;同时考虑短切乱向纤维效能系数的影响,建立了短切乱向纤维增强水泥抗压强度强度模型.实验表明,水泥石抗压强度随着纤维加量和纤维长径比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与理论模型的规律一致,证明了本文所建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本文对应用直井钻机钻浅层稠油水平井存在的主要技术难题进行了分析,结合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六1区、九8区应用直井钻机钻成的浅层稠油水平井HW6001、HW9801为例,对该项技术进行介绍,为今后在克拉玛依油田浅层稠油油藏实施水平井开发提供了依据,也为该项技术今后能尽快配套成熟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本文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对旋转PDC钻头的三维湍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中考虑了钻头的切削齿和钻头的射流喷嘴对流场的影响.流场的网格划分采用局部加密的混合网格形式,保证了计算精度和运算速度的要求.流场的控制方程在单一旋转参考坐标系中建立,流场的湍流模型采用的是重整化群模型(renormalization group, RNG,к-E model).旋转流场的三维模拟结果揭示了旋转流场与静止流场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超高压射流破岩的主要规律,为超高压PDC钻头超高喷嘴布置提供实验依据.研究发现:射流压力越高破岩效果越好,最优喷距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升高;200MPa时最优喷距达到32.5倍喷嘴直径,150MPa时破岩效率最高;超高压喷嘴按前进的方式移动,破岩效果最佳,且最佳喷射角度12.50.
本文在分析钻井复杂地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克拉玛依油田八区调整井钻井技术难题,利用先进的方法提高地层压力预测的精度,确定合理的泥浆密度,实现了平衡压力钻井;加强找漏失机理和漏层测试技术的研究;采取MTC堵漏技术,有效地防止了井漏、井塌和溢流的复杂情况发生,在井深3050m以上的堵漏成功率达到了90﹪以上,固井质量优质率达到了96﹪;在生产中,实行科学化管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组织措施,并严格实施,使得
本文针对焉耆盆地山前推覆带城二井的钻具事故,利用ANSYS软件对钻具组合进行模态分析和非线性瞬态动力学研究的结果,结合室内地层岩性试验,分析了钻具事故多发的客观原因,并对钻具组合进行了优化研究,减小了钻具因纵向、横向、扭转振动及发生共振而损坏的可能,为该地区成功钻井提供了合理的钻具组合及相应的钻头型号和钻井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