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热障涂层(TBCs)是高性能燃气涡轮发动机热端部件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随着燃气涡轮发动机推重比和热效率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研制兼具低热导和良好高温相稳定性的新型热障涂层。本文以Gd2O3-Yb2O3共掺杂8YSZ(简称GdYb-YSZ)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纳米技术和热喷涂技术,从纳米团聚喷涂粉末材料制备着手,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了GdYb-YSZ微纳结构热障涂层,研究了微纳结构热障涂层的微观
【机 构】
:
安徽工业大学先进金属材料绿色制备与表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 处】
:
中国稀土学会2021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障涂层(TBCs)是高性能燃气涡轮发动机热端部件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随着燃气涡轮发动机推重比和热效率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研制兼具低热导和良好高温相稳定性的新型热障涂层。本文以Gd2O3-Yb2O3共掺杂8YSZ(简称GdYb-YSZ)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纳米技术和热喷涂技术,从纳米团聚喷涂粉末材料制备着手,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了GdYb-YSZ微纳结构热障涂层,研究了微纳结构热障涂层的微观组织、热导率和涂层在1400℃下高温烧结行为。结果表明:纳米团聚GdYb-YSZ喷涂粉体的粒径在20-60μm范围内,粉体流动性为51.03s/50g,松装密度为1.55g/cm3,满足大气等离子喷涂对于喷涂粉体的要求;等离子喷涂GdYb-YSZ微纳结构热障涂层为层状结构并含有一定量的微纳组织存在,由单一c-ZrO2组成,涂层的平均维氏硬度、孔隙率分别为357.4Hv1,12.5%,在25℃-800℃的温度区间内,热障涂层的热导率在0.922-0.979 W?m-1?K-1之间;GdYb-YSZ微纳结构热障涂层在1400℃环境下长时间热处理后发生了严重的烧结现象,烧结后微孔、裂纹等缺陷逐渐愈合导致孔隙率降低、硬度增加,但涂层物相并未发生变化,仍表现出优异的高温相稳定性。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产业的生产速度不断加快。其中冲压模具以其操作简单、生产量大的特点,被我国各大企业广泛应用。文章主要分析了冲压模具加工制造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延长冲压模具使用寿命的方法,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益参考。
"市场监管"指标作为我国营商环境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衡量的是监管责任、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互联网+监管"以及涉企行政检查和处罚等落实情况。近年来,杭州市推行规范化、科学化、智慧化监管,不断完善政务信用信息记录机制,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积极推进"互联网+监管"创新,不断优化市场监管领域营商环境。
《孔雀东南飞》作为汉代最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叙事诗,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感情,在诗歌结构、叙事手法、人物塑造方面也有很大的艺术成就。而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也使得诗歌内容更加丰富,感情更加饱满,成为了我国古代叙事诗的艺术典范。
当前受经济发展影响和环境约束,钢铁、有色金属等传统高耗能行业的"去产能"、"环保治理"、"节能减排"等不断加大行动力度,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测技术手段,"去产能"等在实际执行中往往存在不到位的现象。本文利用钢铁等重点工业用户的用电负荷大数据,构建基于小波包分解(WPD)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非侵入式复合分析监测算法,实现对高耗能、高污染工业企业关键生产工艺监测。以河南某钢铁厂为例,利用构建的非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奋斗,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这一重要论述,首次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概念并深刻揭示了其科学内涵。
热障涂层(TBCs)主要应用在高超声速飞行器、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燃烧室高温零部件表面提供隔热降温的作用,从而使得高温合金零件能够在熔点以上的工作环境长期服役使用。我们对RE3TaO7 (RE=La,Pr,Nd,Sm,Eu,Gd,Dy)型的稀土钽酸盐陶瓷晶体结构、热学(热导率、热膨胀系数、高温相稳定性)、力学(硬度、断裂韧性和杨氏模量)和抗CMAS(CaO-MgO-Al2O3-SiO2)腐蚀性质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应运而生,并在革命实践中孕育形成了伟大的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的创立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逻辑关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石并锻造了坚强的建党主体。另一方面,推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是伟大建党精神实践基础的重要环节,而伟大建党精神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提供了不竭精神动力。伟大建党
整体性原则不仅是伟大建党精神在其酝酿、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所显现出的典型特征,更是我们理解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与价值的方法论要求。要真正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整体性,就必须做到:其一,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把握其历史整体性,洞悉伟大建党精神的来龙去脉和渊源趋向;其二,从不同局域的彰显与发挥中把握其空间整体性,探知伟大建党精神在其生存与发展空间中所呈现出的聚合力和辐射力;其三,从民族复兴的现实发展中把握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