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镜春园禄岛水轩复建与荷塘水体治理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o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及北京大学的校园环境,称之"园林甲天下"当不为过.昔时皇亲贵戚的优游场所,今日莘莘学子的读书胜地.新世纪到来,北京大学教学科研承前启后,业已掀起新篇章.园林风光如何继往开来,更待师生的努力.近年校内一些单位先后进行旧园的整治或改造,结果令人喜忧参半.照我们看来,承泽园在整治过程中,修旧如旧,很好地保存了生态和景观元素;而有些旧园在改造过程中,山水无存,历史文化尽付东流.本文简要介绍了笔者在在镜春园的工作情况.
其他文献
上海,在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相应地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文化,这就是极具特色、迅速崛起的海派文化。
上海,是一座经济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富庶丰饶的土地物产、相对发达的经济商贸、较早开埠的历史渊源,这一切,都成为上海这座城市得以广纳、宽涵海内外一切文化,并融合、改造成为体现这座城市品格的标志性特色文化的优越条件。与此同时,无所不包的“海派文化”也蕴藏了巨大的商机。
本文通过对海派工艺美术现状的简要分析,重在呼唤这样一个意识:如今在上海大发展、申博获成功这个新的历史时期,应充分抓住这一良好机遇,调整改革,努力拼搏,谋求发展。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已于前不久成立,从而标志着世博会的筹备工作已进人实质性的启动阶段,从而为海派工艺美术的振兴搭建了一个大舞台,应借此东风,主动积极地做好前瞻性的预测和可行性的准备。
对海派文化与创新精神的关系的确有些话要说,上海,不应该被这种经院式的学术与高头讲章所改造,凝固了它本来的勃勃生机。以这篇另类的论文向社会证明,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在创新精神方面是不拘一格的,不是口头革命派,而是实践行动者。
为适应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更好地体现她的海派特色,从2003年开始,上海的秘书资格鉴定工作已不再参加全国统一的考试,而是实行上海市自主的“统一鉴定标准、统一鉴定时间、统一命题内容、统一考务要求”的鉴定模式。
上海百年的发展,留给我们非常丰厚的宝藏。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矿区是:上海不断地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吸纳着、培育着大批优秀人才。我们在“海派文化研究”的平台上,举目便是巍然矗立的上海人才高地。上海的人才高地,是上海形成和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基本优异条件和保证。本文探索和思考它,将直接有益于今天进一步改革开放的进程,也促进我们对于海派文化研究的深入。
本文研究对上海的小说创作持一笔抹杀的虚无主义态度是有失偏颇的,因为近年来的上海小说还是取得了一定成绩的。
说起海派文化,不禁忆起上海老派女人之间一种称为“小姊妹”的情谊。本文分析上海老派女人由旧式女性走向新女性之路的文化变迁。
大学若视为社会之体制,则校园即为此一体制化之空间.但大学常有体制,校园却未常有空间之体制.本文论述了成功大学身世以及空间历程。
本文简要论述了未来大学的功能将远远大于城市其他空间的功能,它将成为城市的“精神节点气而校园建筑在形态上,将不再是竖向的拔高,而是在大地上的蔓延和流动,它将是更能体现东西融合的精神向度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