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俗体育常常与时令节庆、庙会集会等民俗活动相关联,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民俗气氛和休闲娱乐特征,因而群众基础夯实,传承历史久远,民众参与度和关注度很高。龙舟竞渡是我国流行范围极广的一项民俗体育活动,多在"龙抬头"、端午节、中秋节等节令期间活动,与中国古老的龙图腾崇拜、屈原祭祀等习俗相关,传承历史已逾千年。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飞速前行,在文化自信引领下传统文化的发展日新月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形势也已火然泉达。而龙舟竞渡则更可谓异军突起,近年发展呈现井喷态势,成为几乎可与马拉松项目相媲美的体育运动。皖江地区地处古荆楚文化与吴越文化的交汇地界,民俗类体育文化种类繁多、底蕴深厚。特殊地理和人文环境孕育下的皖龙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然而,社会发展和变迁在给民俗体育文化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生存空间变异、传承方式转变、影响力削弱等带来的挑战及困境必须正视皖江地区端午的传统龙舟竞渡如何实现创新传承是个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运用田野调查和口述历史等人类学研究方法,选取皖江城市安庆市的宜秀区白泽乡作为调查地点,对当地极为兴盛的传统龙舟竞渡文化进行了深入探究,希望能够在尽可能客观展现宜秀龙舟竞渡活动实况、价值的基础上,探寻一条可供皖江地区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参考的绿色传承路径。研究认为皖江地区的传统龙舟运动作为一项民俗体育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皖江传统龙舟的传承与"护国都督老龙王"的历史传说有着相应的关联。皖江传统龙舟在器物类型较为古朴,与他处相比有一定的区别。皖江龙舟的仪式流程复杂而且内涵丰富,有"窝龙""敕龙""赛龙""吃龙饭"等一整套仪式组成,整个过程体现出了道教文化和乡土祭祀的特点。皖江龙舟的组织以宗族、村落为主要单位,竞渡的方式不同于当前的竞技龙舟,与封建时期的水权、地权争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文化空间视域下,龙舟竞渡在现实中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传统龙舟是一种历久弥坚的历史记忆,龙舟竞渡成为皖江地区百姓通过身体行为追忆过往、型塑认同和祭祀祈福的重要仪式和程序。传统的龙舟竞渡曾伴随着水权、地权的宣誓,在此过程中族群意识得到增强,因而其中积淀着厚重的族群认同。端午赛龙舟是当地重要的节日民俗,龙舟相关的仪式、流程承载着浓烈的乡土情结,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现实条件下,政府从行政管理和发展经济的双重角度,近年来开始以打造"龙舟文化节"的方式介入到龙舟竞渡的活动过程中。当地政府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运用刻板的"治理"面孔去"收编"或限制,而是关注到了对传统民俗文化的适度开发、保护与规范。因而,在"龙舟文化节"的赛事活动中既保留的传统龙舟的器物使用、竞渡仪式和活动流程,也加入了现代竞技龙舟的元素。当地传统龙舟接纳了政府的"改造",在维护自我传统的基础上与政府进行了合作。"国家"与"社会"双方逐步走向相互在场,无形中完成了宜秀传统龙舟竞渡的文化传承空间合理重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皖江流域宜秀地区的传统龙舟竞渡在器物类型、组织方式、仪式流程都保留着独特的文化特征。在文化空间视域下,当地传统龙舟竞渡是一种历久弥坚的历史记忆,积淀着厚重的族群认同,承载着浓烈的乡土情结,在现实中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近年来,政府主导打造了宜秀龙舟文化节,国家权力的参与势必会影响到传统龙舟的发展导向。庆幸的是政府在主导的同时,关注到了对传统民俗文化的适度开发和保护,双方逐步走向相互在场,无形中完成了宜秀传统龙舟竞渡的空间合理重构。虽然这种重构在目前来看还有许多方面需要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践检验加以完善,但作为民俗体育文化创新传承与发展的一条尝试性的路径值得重视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