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间歇运动对肥胖女青年骨密度和肌肉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uc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健康状况和预防慢性病。二十一世纪之后,健身领域和康复领域开始应用HIIT锻炼模式。事实证明,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是实现健康的一种有效的策略。HIIT可以改善身体脂肪输出,但在超重/肥胖受试者增加瘦体重方面和对各部位骨骼的影响研究并没有过多的报道。本研究将揭示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和中等强度运动(MICT)对肥胖女大学生身体各节段骨密度(BMD)、骨矿盐(MBC)、骨面积(BA)和身体各部位肌肉质量变化的影响,为青年女性减肥运动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研究方法:在石家庄某综合性大学招募女性肥胖志愿者45名,平均年龄20.5±0.5岁,体脂百分比>30%,且BMI>25 kg/m2,无有规律运动历史,知情并自愿参加本期运动实验,无遗传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实验期间身体处于健康状态。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CON,15名)、中等强度运动组(MICT,15名)、高强度间歇运动组(HIIT,15名)。在不干预饮食的情况下,对照组每天正常生活,不进行规律运动;MICT组进行功率自行车运动,强度保持在本人最大心率储备的60%-70%,每次运动45分钟,4次/周,持续运动12周。HIIT组进行功率自行车运动,全力冲刺6S加上间歇休息9秒为一组,每次运动80组,功率自行车转速不低于85转/分,4次/周,连续运动12周。所有受试者于实验前、后利用国际公认的骨密度测试方法——双能X线吸收法(DEXA,GElunarDPX-NT)测试全身各个部位骨密度、骨矿物盐和身体成分,每次测试前均进行校标,并要求受试者以正确的体位进行测试。研究结果:(1)HIIT组、MICT组经过12周运动后脂肪百分比下降(HIIT vs CONP<0.05,MICT vs CON P<0.05),两种运动方式降低脂肪的效果相当。(2)12周运动后,CON组肌肉质量增长0.19%,MICT组肌肉质量增长2.15%,HIIT组肌肉质量增长3.79%。HIIT组和MICT组肌肉/体重指数均比运动前增长,运动后肌肉/体重指数HIIT组>MICT组>CON组(HIIT vs CON P<0.01,MICT vs CON P<0.05,HIIT vs MICT P<0.05)。(3)骨密度(BMD)是反映骨骼健康和科学监控训练的敏感指标。12周运动后,CON组受试者BMD减少0.68%,基本保持运动前后不变。MICT组受试者BMD增加1.85%,HIIT组受试者BMD下降1.88%。12周运动实验后,三组受试者骨面积(BA,cm2)均下降,其中HIIT组受试者BA下降最明显,MICT组BA下降最少。骨矿物盐(BMC),无论是HIIT还是MICT都会导致全身BMC下降(HIIT vs CON P<0.05,MICT vs CON P<0.05),HIIT组受试者BMC含量下降速度高于MICT组受试者,而非运动是BMC的保护因素。(4)从身体各个节段进行分析,实验前后三个组受试者身体各个部位各项指标变化不一致。骨面积(BA)指标,运动后MICT组受试者大腿部位BA增加(MICT vs CONP<0.05),而对照组和HIIT组受试者BA均有所下降,其中HIIT组受试者BA下降显著(HIIT vs CON P<0.05);HIIT组受试者骨盆部位BA增加,MICT组和CON组受试者骨盆部位BA下降,MICT组受试者BA下降较多,但无统计学意义(MICT vs CON P>0.05);躯干部位BA变化与骨盆部位BA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骨矿盐(BMC)指标,12周HIIT和MICT后,大腿部位BMC出现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躯干部位BMC表现为MICT组降低高于HIIT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骨盆部位,HIIT组BMC运动后略有下降,基本与运动前一致;运动后,CON组和MICT组BMC下降,MICT组下降较多。骨密度(BMD)指标,三组变化相同,大腿部位、骨盆部位、躯干部位运动前后均无大变化。研究结论:(1)高强度间歇运动和中等强度运动均可以降低青年女性的脂肪百分比。(2)高强度间歇运动增肌效果比中等强度运动好,但是增加部位与运动方式的选择有关,运动部位肌肉增加明显。(3)高强度间歇运动对骨骼影响呈现负面的影响,高强度间歇运动加速了骨矿物盐的流失,而中等强度运动延缓骨矿物盐的流失。降低了运动部位骨面积、骨矿盐和骨密度。(4)不同年龄女性减肥过程中要考虑运动对骨骼的影响,选择适当的运动运动项目。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的不断发展,高中生物新教材在我国高中生物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的创新和优势也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得到展现。本文主要从我国高中生物教学
运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压汞等岩矿分析测试资料,系统地研究了准噶尔盆地乌尔禾油田百口泉组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并对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25X(2011)12-0138-01    观察是用一切感觉器官去接受各种信息,从而了解事物并用脑进行积极思考、理解、分析。比较是对在思考分析基础上进行比较归纳得出结论。而在物理新课程中修改和增添了很多演示实验、增加了自主探究活动、增添了课后动手“做一做”、增添了“科学漫步”等内容,通过这些实验、探究活动以及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了解,
《戴西和莫里斯论冲突法》它规则的形式在有关判例和成文法的基础上,对英格兰的冲突法加以编纂。这本书首先确立国际私法的一些基本原则,通过一系列的规则对上述原则加以阐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