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归转换与范式演进:戊戌六君子著述的出版史考察

来源 :第二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f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的时代与文化背景下,出版活动也具有不同的指归;指归与目标的转换,又影响着出版活动的范式演进.梳理这一过程,分析指归转换与范式演进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厘清出版史实、总结出版经验或许不无裨益.本文以戊戌六君子著述的出版为考察对象,勾勒百余年来相关出版活动的历程与不同阶段的主要特质,以期为出版史研究和当下出版活动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川端康成深谙茶道.茶道作为最强烈的日本文化符号,成为其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主题.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品《千只鹤》及续篇《波千鸟》,完全以茶道文化为背景展开创作,成为茶文学领域中不朽的经典.作品中对茶道的描写与理解,值得分析.茶文化深刻作用于文学,同时,以文学的方式来感悟茶,二者互为解读与审美的对象,将《千只鹤》这部作品推上最高的文学殿堂.
茶于1200年前从中国传入日本,时至今日,两个国家已各有适合其环境的不同饮茶法.近几年,日本的饮食生活越来越西方化、简便化.由于饮食生活中饮品的多样化,人们对茶的需求逐渐减少,不备茶壶的家庭并不少见.本论文将考察其中原因,以及作为国民饮品的茶的饮用现状.通过对日本产茶地区的调查,展望茶叶行业的未来,倡导茶叶行业的活性化及扩大茶叶消费.
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国内大众家庭的咖啡消费超过茶叶消费,茶叶消费走向低迷.同时,PET茶饮料迅速普及成为茶类消费的主体,急须冲泡的日本茶传统饮用形式逐渐走向解体.日本茶企迈向海外寻求出路,引起海外日本茶热,带来出口量约18倍增长的奇迹.当海外流行的新型的日本茶消费形式再回归到本土时,日本国内受其影响而爆发了以抹茶为主的日本茶空前大流行.日本茶正在与多元的“他者”结合重生,创造新的茶时代.
18-19世纪间,英国超越原本生态边界的限制,利用帝国政治、科学知识和自然生态,主导了中国茶的空间转移与印度茶的兴起.这个与茶相关的帝国实践是英国当时在政治、经济强势地位的表现,更是殖民时代英国在生态控制、科学应用及知识权威方面的集中体现.它展示了自然之物如何在英国海外扩张的范畴内被逐渐融入社会建构与帝国生态的进程之中,也体现了人类的历史活动如何受自然影响与限制.
集学者、教育家、编辑家于一身的黄觉民在抗战时期主编《教育杂志》四年之久.在艰难困苦中他坚守期刊岗位,极力倡导战时教育期刊的大众传播导向,以教育学者的专业眼光,引导杂志持续深入地关注战时教育议题,精心编织杂志的战时话语体系,深拓杂志的国际视野,使战时《教育杂志》既不失权威教育期刊的专业水平,又成为凝聚教育界人士进行“文化抗战”的重要媒介力量.
中国电影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电影理论、电影批评与电影史共同作为对电影“本体”研究的重要分支.电影理论与电影批评等作品的出版不仅作为中国现代电影史料的重要部分,映射出中国电影发展的理论与逻辑基础,并在电影的创作实践中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历时性分析,重点梳理了中国现代电影理论批评史料的出版概况.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电影艺术家的理论批评选集、文集、专集;出版机构、研究机构关于电影理论、电影批评的丛
心态史是研究一定时代群体心理表现和大众意识状态结构及其演变过程和趋势的史学分支.出版业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中介角色,它与教育、文学、政治等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出版与教育和文学互为发生装置.编辑出版人在出版业的现代化方面居于核心地位.
本文试图结合有关材料,通过梳理“交际博士”黄警顽的出版职业生涯,呈现黄警顽人际网络与社会活动图景,从而重建商务印书馆人员推广的史实.黄警顽人际网络与社会活动,不仅对于商务印书馆图书推广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加强了商务的组稿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增进了文化界人士与商务的感情,强化了知识界对商务的认同.
本文根据对新发现的美国33篇英文报道的分析,指出张元济在美国纽约和华盛顿的行踪,由此纠正了《张元济年谱长编》中关于美国行程叙述的一些讹误之处.
杜亚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科技出版家.本文对有关杜亚泉的研究特别是1988年以来30年的有关杜亚泉的文化思想和出版理念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综述,认为这些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长期以来对杜亚泉研究的忽视和空白,但也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来对杜亚泉进行研究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