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依达拉奉拮抗阿霉素心肌损伤的机制研究

来源 :2017年第七届药物毒理学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_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阿霉素是临床常用抗肿瘤药物,但可引起剂量相关的心脏毒性.本研究将考察复方依达拉奉(依达拉奉∶2-莰醇=5∶1)对阿霉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SD大鼠60只,按体重雄性随机分成6组(n=10),即对照组、阿霉素(DOX)组、右丙亚胺(DEX)组、复方依达拉奉(cEDA)组、2-莰醇组和依达拉奉(EDA)组.对照组和DOX组连续30d静脉注射给予生理盐水(4ml/kg).在cEDA组、2-莰醇组及EDA组中生理盐水换为cEDA(5mg/kg)、2-莰醇(5mg/kg)或EDA(5mg/kg).除对照组外,其余5组大鼠分别在7、14、21和28d静脉注射给予阿霉素(5mg/kg).DEX组大鼠在每次注射阿霉素前30min,腹腔注射给予DEX(60mg/kg).试验过程中每7d称重一次.给药30d,大鼠测定心电图后麻醉,经腹主动脉取采血用于血液生化检查.心脏称重后用于氧化应激相关指标(MDA、iNOS)测定、caspase-9免疫组化检测及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OX组体重及心脏脏器系数显著下降(p<0.05),心电图中出现HR显著降低和QT间期显著延长(p<0.05),血清中AST, ALT及CK水平显著升高(p<0.05)。免疫组化结果证实与对照组相比,DOX组大鼠心脏中caspase-9含量显著升高。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DOX组大鼠心肌组织中有严重的心肌细胞坏死,空泡变性。提前给予5 mg/kg的2-茨醇并不能有效改善DOX所致的大鼠心肌损伤,而提前给予DEX, EDA或cEDA可以有效改善累积20 mg/kg DOX组所引起的体重及心脏重量和系数的下降、QT间期延长。与DOX组相比,EDA, cEDA组和DEX组大鼠血清中AST, ALT及CK显著降低(p<0.05),而且心脏组织中caspase-9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组织病理学也证实EDA, cEDA组和DEX组大鼠因DOX引起的心肌病理改变均也得到明显缓解。同时。EDA组的心肌病理学改善显著优于EDA组,并于DEX组相近。对心肌组织中的氧化应激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DOX可以引起心肌组织中MDA, iNOS及tNOS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提前给予DEX, EDA或cEDA可以有效缓解心肌组织中氧化压力增加,同时cEDA组和DEX降低氧化压力能力更优于EDA组。 结论:复方依达拉奉可以有效缓解阿霉素所致心肌毒性,并且复方依达拉奉保护效果显著优于依达拉奉,而其保护作用与缓解DOX引起的氧化压力增加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QBH为1类靶向抗肿瘤新药,进行了大鼠重复口服给药4周毒性试验,本文主要评价SD大鼠口服给药QBH4周的毒代动力学,获得药物的基本毒代动力学参数,阐明其全身暴露量与毒性剂量及毒性反应关系,为毒性试验评价提供支持.方法:毒代卫星组设低、中、高三个剂量组(30、60、120mg/kg),每组10只SD大鼠,雌雄各半,共30只.SD大鼠连续4周经口灌胃给予QBH,于首末次给药前(0h)及给药后1,
目的:研究A原药对大鼠的主要慢性毒性作用和致肿瘤作用,确定慢性毒性最大无作用剂量和致癌的可能性,并尽可能找出毒性作用的靶器官.方法:应用A原药对SD大鼠进行了104周慢性毒性与致癌合并试验,本试验设计1个对照组及3个供试品组,剂量分别为0、30、300及3000mg/kg饲料,每组160只动物,雌雄各半.在给药第26、52、78和104周末计划定期解剖的各组存活动物检测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尿液、大
本文所谈的生物分析是指利用HPLC-MS/MS系统进行的对生物基质中的小分子化合物浓度测定,并主要交流对其电子数据的核查.在阐述核查内容和要点之前,需要明确现有的生物分析数据的认知和存在形式.进行一个生物分析实验,其数据类型包括纸质数据和电子数据.一般而言,纸质数据主要包括标准品校正因子的计算、储备液配制记录、工作液配制记录、校正标准样品(Calibration standard samples)
目的:观察SD大鼠口服灌胃X中药颗粒26周毒性反应及其严重程度、剂量-毒性反应关系,揭示毒性作用的潜在靶器官、毒性反应的可逆程度及可能出现的延迟毒性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指导,进行此试验.方法:本试验应用X中药颗粒对SD大鼠进行26周毒性试验,设计1个对照组及3个供试品组,剂量分别为0、7.125、21.375及71.250(42.750)g饮片/kg,每组30只动物,雌雄各半.在给药第26周末
目的:本实验通过家兔经皮予JX软膏30天重复给药,观察给药后家兔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及毒性反应的性质和程度,毒性反应的发展和恢复情况;预测其可能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确定毒性剂量效应关系;确定毒性作用的靶器官及其损害的可逆性;确定无毒反应剂量.方法:本次实验选用80只日本大耳白兔,设空白对照组、经皮JX软膏给药正常皮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另设破损皮肤高剂量组共5个剂量组,8只/性别/每组.
在GLP实验室中,用于最终结果或用于统计数据等的Excel表格必须经过验证.2016年OECD GLP第17号文件中,也对计算机系统的验证提出了详细的要求.针对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进行验证目前还不太现实,但是对用于计算的Excel进行验证是可行的.这种验证活动不仅仅是为了满足GLP准则的要求,也为实际工作中的快速、高效提供了保证.
在大鼠致癌试验中肿物发现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临床观察,临床观察发现的肿物通常是体表肿物,主要通过肉眼观察和触诊发现;二是大体剖检,深部肿物主要是通过大体剖检发现,且表现形式除肿物外,还可表现为组织脏器大、结节等。肿物是否为肿瘤需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确诊。笔者根据本机构多个SD大鼠致癌试验,浅谈大鼠致癌试验中肿物与肿瘤的相关性。
目的:AB复方制剂为化药复方制剂,临床拟用于高血压、高胆固醇治疗.本试验采用EmkaPACK4G遥测系统检测单次口服AB复方制剂对清醒Beagle犬心电图、呼吸、血压的影响,并与两个单方制剂进行比较,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Beagle犬6只,雌雄各半,采用交叉给药方法,每次给药后经过7天的清洗期后进行下一次给药,在6个给药周期分别单次口阴性对照品、供试品低、中、高剂量(0.15/0.6、0
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高通量筛选和平行合成技术不断进步,大量活性小分子化合物不断涌现,有些在发挥药效时伴随着潜在毒性,它们的作用靶点和相关的作用机制也尚不明确.通过鉴定其蛋白质靶标将有助于揭示其药效或毒性作用机制.目前采用的各种靶标蛋白识别技术中,化学蛋白组学是应用广泛的一种,被认为是寻找生物活性分子靶标的有效方法.
数据完整性是指贯穿整个数据生命周期的数据采集是完整的、一致的和准确的程度.法规规定:GLP检查过程中,被检机构多承担举证责任.如果被检单位拒绝法规层面上的数据检查,或者有严重的记录丢失情况、无法溯源,又或者提供的记录严重不符合GLP的要求,还或者被检查的数据存在造假嫌疑,那么企业就不认为符合GLP要求.本文主要围绕着"ALCOA/ALCOA+"共识,并根据各国药监机构公布的数据完整性检查中发现的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