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儒学发展的形态及趋向

来源 :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4477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学热"兴起之后的儒学复兴运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演进,已经由微渐著,面临着重要的关节点.当代的儒学研究也已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如果把儒学在新文化运动中遭遇顿挫之后、从现代文化的语境和背景再出发的历程梳理一下,这大致经过了三个时期.一是现代主义的昌盛期,在全盘西化的压力下,儒学式微,几乎沦为惨遭批判的靶子,一切与现代性不符的内容都堆在了儒家的头上,委曲求全的辩解式生存成为常态,一再退守,百口莫辩.二是在以西释中、中西互释的方式中,逐渐走出了一条融合与会通的路子,以容纳西方普遍价值、接受现代性的基本原则为前提,发展出具有儒家色彩的现代主义,在当代世界立定了脚跟.三是正在走出现代性与古典儒学二元对立的格局,打破中西对列的既定思维模式,试图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重释儒家文化的价值,建构其独立的文化主体性,以自立于世界.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儒学的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演绎出波澜壮阔的景象,也产生了各式各样的表达系统.这些形态各异的系统所面对的时代问题是有差别的,因而其时运也有所不同,有些具长久的影响力,而有些可能昙花一现.就儒学发展来讲,这些不同的形态在当代的理论与实践活动中可能都有蛛丝马迹,只是倚轻倚重,乃至杂糅交错,形成了非常复杂的阵势,往往让人虚实难辨,故留下很多疑惑.所以,如何从理论上来归纳、辨析和探讨这方面的问题,便成为当前儒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其他文献
会议
To situate todays social assistance program conceptually and historically,this paper presents three ideal-typical stances states may adopt in welfare provision,especially for indigent populations:1)ex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consider the reasons that requir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ross-cultural dialogue between Confucian and Western Ethical Values,regardless of an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孟子讲"仁民而爱物",讲爱有差等.朱熹把对孟子"仁民而爱物"的解读,与"理一分殊"结合起来,强调爱人与爱物的差异,又通过其《仁说》讲"天地以生物为心者也,而人物之生又各得夫天地之心以为心者也",认为此心"在天地则坱然生物之心,在人则温然爱人利物之心",并最终把"爱物"解读为"取之有时,用之有节".这样的解读,不仅具有经典诠释上的新意,而且可以为当今生态危机情况下寻求人与自然相处之道提供借鉴.
阳明心学强调主体能动性,而现代中国的社会改造与革命精神恰恰都离不开主体能动性.正是在现代所需要的主体能动性方面,阳明学对于中国的现代性具有内在的影响.阳明的良知学简易可行,彻上彻下,但正因其入手简单却又极易自视高明,破坏种种礼法规矩而滋生种种弊端.就今日而言,言阳明之“良知”易,而为政者欲入手船山经史之学而习得政治智慧却不易,船山学对于中国今后政治家的养成之思想资源还未开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