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富血小板血浆上清液移植在心肌梗死后组织修复中的作用:血小板旁分泌机制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

来源 :2007年第三届海河之滨心脏病学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an159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目的:通过研究血小板释放生长因子移植在心肌梗死后组织修复中的作用,初步探讨血小板旁分泌功能对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的影响. 研究方法:经腹主动脉抽取健康成年Wistar大鼠的血液,采用二次离心法制作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和贫血小板血浆(Platelet Poor Plasma,PPP),凝血酶激活后提取上清液,低温冻存.选取6-8周Wistar大鼠,随机分为PRP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结扎Wistar大鼠冠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结扎大鼠冠脉前降支后立即向缺血的周边区域注射100 μ L富血小板血浆上清液或贫血小板上清液.于术后第7天和28天处死动物,一部分大鼠用含有15%KC1的冰PBS灌流后立即行压力-容积曲线测定,另一部分大鼠用冰PBS灌流后低温冻存用以组织学分析.心肌组织横断面切片经过天狼猩红染色后,在偏振光显微镜下结合图像分析软件分析梗死壁厚度、梗死面积、膨展程度,在环形偏振光显微镜下结合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胶原重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于荧光显微镜下结合图像分析软件分析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以及心肌横断面积. 研究结果:相对于对照组,PRP组28天离体心脏舒张末压力-容积曲线左移,提示PRP组梗死后左室整体扩张程度减小.PRP组7天和28天梗死区游离壁厚度大于对照组(1.93±0.20 vs1.75±0.12 mm,P<0.01;1.75±0.15 vs 1.59±0.25 mm).PRP组28天梗死面积小于对照组(40.34±4.62 vs 45.60±5.72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RP组7天的膨展指数小于对照组(0.41±0.04 vs 0.54±0.06,P<0.05);PRP组28天的膨展指数较对照组有减小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0.64±0.08 vs 0.73±0.09).7天和28天PRP组和对照组梗死区以及室间隔的胶原容积分数均呈上升的趋势,7天和28天PRP组梗死区胶原容积分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42.25±6.72 vs 31.93±7.69 %,P<0.01;76.86±5.47 vs 55.30±5.48%,P<0.01);虽无统计学差异,但PRP组室间隔的胶原容积分数有比对照组减小的趋势(7.40±1.06 vs 7.31±1.59 %,8.48±3.89 vs 8.02±1.42 %).环形偏振光显微镜下绿、黄、橙、红色胶原反应了胶原由细至粗的过程,7天梗死区PRP组的绿色胶原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多(45.3±2.6 vs 34.6±2.5 %,P<0.01),28天梗死区PRP组的绿色胶原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13.7±1.8 vs 24.7±1.5 %,P<0.01),而28天梗死区PRP组的橙色胶原比对照组明显增多(66.9±1.0 vs 43.0±1.6 %,P<0.01).7天和28天PRP组非梗死区心肌细胞横断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419.38±63.65 vs 448.52±79.45 μm2,P<0.01;446.05±87.82 vs 490.63±83.44 μm2,P<0.01).7天和28天PRP组梗死区(165.5±32.1vs 84.2±29.3/mm2,P<0.05;116.9±2.4 vs 88.1 ±5.4/mm2,P<0.01)和非梗死区(79.4±8.2 vs 44.1±6.4/mm2;P<0.01;63.8±6.0 vs 47.4±4.5/mm2,P<0.01)小动脉长度密度大于对照组.7天和28天PRP组梗死区(82.9±12.5 vs 43.9±11.5/mm2,P<0.01;67.1±9.8 vs 33.4±9.1/mm2,P<0.01)和非梗死区(64.8±12.4 vs 36.2±8.7/mm2,P<0.01;54.4±10.0 vs 29.6±8.0/mm2,P<0.01)毛细血管密度大于对照组. 研究结论:活化富血小板血浆上清液移植可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可能的机制为富血小板血浆激活后所释放的生长因子可促进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从而加速心肌梗死后新生细胞外基质的成熟和保护缺血心肌细胞.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目的:测量存活心肌及坏死心肌二维应变(strain,ε)、应变率(strain rate,SR)及收缩期后收缩(post systolic shortening,PSS),观察不同状态心肌二维ε指标的特点.研究方法:对21例有心脏节段性运动障碍的患者,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于3个月后进行随访,将病变心肌分为存活心肌组、坏死心肌组.获取标准心尖四腔、长轴、二腔切面二维图像,
本文研究目的:探索一种方法能准确预测风心瓣膜病换瓣手术前、后的心功能代偿程度.研究方法:用肺循环阻抗图对198例风心瓣膜病术前及术后10-15天、术后3个月分别与超声心动图做对比分析.研究结果:IPR换算的肺平均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嵌压、Hd/HS、P2-y间期、Ⅲ环/Ⅰ环比值对心功能代偿程度的判断极敏感.研究结论:这种无创、简便、快速的无创检测方法不但可早期诊断风心瓣膜病,而且对术前心功能代偿程
本文研究目的:观察苯那普利联用吲哒帕胺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选择本院门诊确诊高血压病患者38例为观察对象,除外对ACEI过敏者、双侧或单侧肾动脉狭窄合并肾功能不全者、妊娠期妇女.经5个药物半衰期的洗脱期,然后服用苯那普利2.5mg、吲哒帕胺1.25mg 9d.目标剂量分别为10mg和2.5mg,总疗程10周.治疗前后测血压、心率、血生化、心脏超声、记录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研究结
本文研究目的:解决肺心病、冠心病以及是否合并存在的诊断难题.研究方法:采用肺循环阻抗图(IPR)、心阻抗图(ICG)、肝阻抗图(RHG)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1)单纯肺心病:IPR的收缩波异常(Q-B/B Y增大、HS及C波降低、肺阻抗环明显<心阻抗环).ICG图形正常.RHG异常(A波增高,伴右心衰者HD/HS>1.2).(2)单纯冠心病:ICG异常(Q-B/B-Y增大、C波降低有切迹、心阻
本文研究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纠治术和非体外循环下微创直视下封堵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方法学.研究方法: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或心外膜超声心动图(EE)、和/或体表超声心动图(TTE)监测218例行体外循环下或非体外循环下外科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研究结果:在218例患者中,共计实施137例TEE检查、9例EE检查和72例TTE检查,包括室间隔缺损、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
本文研究目的:观察联合使用袢利尿剂托拉噻米和半量甘露醇对顽固性心衰合并低钠血症同时有高度水肿的患者的疗效.研究方法:观察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顽固性心衰患者共46例,全部存在低钠血症并有高度水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将患者分为2组,一组患者给予每日呋噻米120mg分次静脉推注,另一组给予托拉噻米20mg静脉推注后,继以20mg/h静脉泵入,每日总量120mg,泵入60mg托拉噻米后,静脉点滴甘露醇1
本文研究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在诊断先天性三尖瓣畸形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观察18例三尖瓣病变患者的三维图像,了解三尖瓣病变部位的空间结构及毗邻关系,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研究结果:RT3DE可从不同方向观察三尖瓣病变的瓣叶、瓣下腱索及乳头肌的形态、位置及其周围的空间结构,与手术结果相比诊断符合率83%.研究结论: RT3DE观察三尖瓣畸形可补充二维超声心动图(2DE)的不足,为
本文研究目的:探讨巨噬细胞和PHT介导的旁分泌机制对心肌梗死后组织修复和心室重塑过程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建立Wistar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在梗死后早期进行PHT预刺激的腹腔巨噬细胞心肌内移植,观察其对组织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方法:贴壁法培养Wistar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并以苯妥英钠对部分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进行预刺激(24h),移植前用荧光染料DAPI标记.建立Wi
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最重要的合并症,其发生率约为7.0%,多数发生在AMI发病的48小时内.住院病死率高达80%以上;在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AMI患者中均可发生,前者发生率约为后者的一倍.近20多年来,由于开展各种冠状动脉(冠脉)再灌注和维持血压的措施使病死率有所下降,但仍是目前AMI患者住院死亡和影响远期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本文论述了对几项主要治疗手段的评估。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是一组以肺循环高压(high pressure in the pulmonary circulation)为特征的慢性疾病(chronic conditions).虽然,1945年Cournard已用心导管测量了肺动脉压,1950年诊断了第一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但长期以来,肺动脉高压的防治研究却十分落后.直到最近10余年,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