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类似商品”在商标侵权中的定位与认定

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_Adr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是否"混淆"作为"类似商品"的判断标准,会陷入"混淆决定了类似,类似又决定于混淆"的逻辑循环.事实上,"混淆"是判定构成商标侵权行为的原则,而非认定构成"类似商品"的标准,"类似商品"是商标侵权判定要素之一,而非类型化的商标侵权行为之一."类似商品"的认定是程度问题,而非有无问题;《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表》(尼斯分类)和我国的《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只是认定的参考,而非法律渊源;诉争商标的驰名程度也不是"类似商品"认定的考虑因素.
其他文献
从修辞学中发展起来的论题学方法,与修辞学一起共同作为法律方法,从亚里士多德时代开始即在法律实践中得到运用,并作为一种寻找前提的方法,为论证提供基本前提.但修辞的恣意又极大的贬损了修辞的形象.本文从司法修辞实践的角度,论述论题学应当成为司法修辞过程中众多维度中的基础维度,更为重要的是,论题学维度下的修辞能够有效的限制司法修辞的恣意,从而将论题学方法参与到法律论证中,为法律论证提供一种系统化的方法,以
法官在进行裁判时,应根据法律进行思考,并依据法律进行判决.但在实践中,法律规范并非可以直接适用.即使是明确性法律规范,在适用过程中,也出现各种问题.模糊性法律规范,在适用过程中则会出现更多的困难.通过明确性法律规范和模糊性法律规范的二分法,从不同的角度阐释法律规范适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想解决法律规范适用之难,需要法律方法的运用,通过细腻的方法的使用,解决法律规范适用难题.
传统官方话语体系和现代官方话语体系是以话语使用者来区别的.在"陈永洲"事件中,由于传统官方话语体系采用的修辞方法和应对策略,导致在该事件中,官方话语体系的修辞失效.本文将通过这一典型案件,以莱考夫的"概念隐喻"和"框架"理论为研究进路,研究传统官方话语体系修辞失效原因,以及探讨现代官方语言体系能否借助法律概念隐喻框架来实现政治价值的传导,以减少其在话语博弈中失效的风险.
当前,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这一方面表明了法治中国的建设已基本实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也彰示着法学研究的视角开始由立法活动转向司法过程.在对司法过程相关问题的研究中,法律修辞(学)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其中既有实务领域的司法人员,也有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既有理论法上的整理建构,又有部门法中的具体分析.宄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作为人类理性的产物,法律本身就存在着"修辞学属性",体现为对人的一
图尔敏与黑尔的争论在于道德论证的性质,前者坚持一种描述的功能主义进路,强调实践论证的作用,主张事实陈述作为道德判断的充足理由,更多的是一种修辞学(决疑术);而后者捍卫一种规定的非描述主义进路,主张用逻辑净化日常道德论证,强调"是"与"应当"的二分,价值判断必须来自价值判断.可以看出,二者的区别主要来自于研究方法和论证方式的差异,关键是方法论之争.
在浙江温岭的"虐童事件"中,针对肇事者颜某侵犯幼童道德权利的虐童行为,一种主张"重判"颜桌的司法舆论成了该事件中的倾向性舆论.在权利社会中,道德权利是一种需要人们认真对待的社会权利形态.在道德权利的"法律化"过程中,要警惕道德权利"泛法律化"现象的出现.在司法实践层面,针对道德权利的诉求,司法应该保持一种"克制"的姿态.在社会纠纷解决的机制层面,对道德权利的实现和保障迫切地需要建构相关的道德权利纠
专利权用尽原则的目的在于平衡专利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美国最高法院的孟山都案中被告以专利权用尽原则进行抗辩,但是没有得到支持.由于种子的自复制特性,种子领域专利权用尽原则与专利权本身存在冲突,需要受到限制,具体表现为专利权人可以对购买方和被许可方使用专利技术的方式进行限制但仍要受到专利权滥用原则和反托拉斯法的规制.尽管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中规定了农民权例外,但如果同时存在植物品种专利,则农民权不复存
知识产权保险制度是保证知识产权权利人和使用者等权利相对人与潜在的侵权人利益的统一.专利保险有利于加强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融合,保障知识产权价值实现,强化企业、地区及产业创新发展优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嘉兴市作为国内践行专利保险工作的中小型城市试点,在其初期已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了许多困难.本文将通过分析大量的调研数据,归纳当前嘉兴专利保险工作的现状和遇到的问题,随后通过对各种
Bilski案否定了对商业方法专利的全类别排除,并拒绝将"机器或转变测试法"作为判断"何谓方法"的唯一测试法,显现出专利适格性问题上"明线规则"的弱化,有利于对发明实质的关注,避免被不当规避,同时对新技术的发展更具包容性.Bilski案后,CAFC通过系列商业方法专利适格性判例阐释了禁止"先占抽象概念"的标准:"完全由人的思维执行的方法"属于不可专利的抽象概念;未对抽象概念进行"有意义的限制"不可
对关键词搜索问题的讨论,不能泛泛地就现象简单的进行道德判断,也不能仅就商标侵权理论作分析,而应当结合关键词搜索的技术性、社会性和影响力综合剖析.就商标关键词搜索排名行为论,并不存在混淆消费者的可能性.如果定位于售前混淆的售前机会损失,也难以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因商标关键词的使用而削减了其交易量.商标的商誉因搜索排名也没有发生贬损和弱化,并不存在淡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