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固体废弃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来源 :2013年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3884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尾矿中蕴藏着大量的有价元素和矿物资源,极具利用价值,是一种潜在的资源.文章通过对首钢水厂铁矿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利用的研究,分别进行铁矿石多种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减少尾矿排放量的研究;利用尾矿及废石制备采空区充填材料的试验研究;大型高效节能干式磁选设备研究以及铁尾矿改良盐碱土试验研究等研究内容.探讨解决大型矿山固体废弃物处理的途径与方法,为今后研究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根据区域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研究了龙涧泉岩溶水系统,圈定了系统的范围,边界性质、流动系统内部及其与外部系统之间的关系,确定龙涧泉为系统的唯一天然排泄口;龙涧泉岩溶水系统与白浪岩溶水系统无直接水力联系.岩溶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河流入渗及侧向径流补给,计算确定的现状条件下总补给量864.42万m3/a,多年平均补给量836.81万m3/a.排泄主要
我国是世界上岩溶面积最大的国家,岩溶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3,其中裸露型岩溶面积约为90.7万km2.峰丛洼地是我国岩溶地区典型的地貌类型,区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岩溶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扶贫的重点区域.岩溶生态系统是受岩溶地质条件制约的生态系统,表层岩溶带具有特殊的地表、地下双重水文地质结构,水土环境非常脆弱,随着人为干扰的加重,土壤侵蚀严重,石漠化面积不断扩大,岩溶植被的恢复与生态环境的重建成为
在分析桂林会仙岩溶湿地主要水生植物碳同位素的基础上,利用基于碳酸酐酶活性与植物碳同位素值显著正相关的二端元模型,估算了不同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固定HCO3-的比例。结果表明,湿地核心区沉水植物光合作用固定HC03-碳量在4.86-64.73 tC/km2.a之间,挺水植物为15.68-453.01 tC/km2.a,平均值为76.74 tC/km2.a。
本研究构造了不同湿地植物组合的人工湿地.采用了桂林会仙湿地的优势植物华克拉莎+芦苇+长苞香蒲+密齿苦草的组合,以研究组合人工湿地系统在去除重金属方面的效果以及不同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区别.
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由于存在地表地下二元结构,土层浅薄且分布不连续,土壤贫瘠干旱造成植被恢复困难,以石漠化为典型代表的生态退化成为制约该地区发展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西南石漠化地区生态重建取得一定效果,但造林成活率仍较低,植被恢复效果不明显,石漠化面积仍不断扩展.有学者研究发现,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生态学作用与石漠化退化生态系统的限制
靛水片区岩溶水系统位于渝东南彭水县靛水镇一带,属向斜储水构造,系渝东南,北北东——南南西褶皱束裸露型岩溶石山地区的典型代表之一。储水构造中既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又有脆弱的岩溶环境导致的岩溶干旱、岩溶洪涝问题。本文以重庆市地调院组织实施的2012年度第一批地质环境类地质勘查项目中“重庆市彭水县靛水片区岩溶水开发利用示范”项目成果为基础,分析该岩溶水系统内的岩溶发育规律、特征及其缺水现状,结合水资源利
我国可溶岩分布面积达36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以上,岩溶塌陷高危险区面积约60万平方公里。岩溶塌陷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岩溶区主要地质灾害问题之一。目前,我国有详细记录岩溶塌陷共1500多起,形成塌陷坑45000多个,主要分布在华南、西南、华中地区,共有30多个大中城市、40余座矿山、25条铁路线和100多个水库存在严重的岩溶塌陷问题。本文以2012年启动的地质调查计划项目“重点地区岩溶塌
会议
针对镇江某地区发生的一起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本文根据地质调查资料,辅以物探(CSAMT法)与钻探相结合的工程勘察手段,基本查明了该地区内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环境背景、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岩溶塌陷的形成机制,认为地下水开采是诱发岩溶塌陷的主要因素,并由此引发了居民区墙体及地面开裂。最后,在地质灾害机理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
会议
30年前岳家营暗河出口水质相对较好,主要超标项有NO32-,基本上符合饮用水标准.近年来由于杞麓湖受到污染,水质达到劣Ⅴ类,出现富营养化,主要超标项有总氮等,含量较高,主要污染来源于工业、农业污水排放到杞麓湖,导致岳家营暗河出口的地下水受到污染,主要超标项有汞、镉、钡、亚硝酸盐和氰化物等,不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针对地下水污染加剧状况,建议:1.控制污水排放到杞麓湖;2.治理水体富营养化;3.加强水
2007年7月,桂林市林业局举办了一次关于会仙湿地的论坛,为体现会仙湿地的特色,专家们最终达成共识,会仙湿地被命名为会仙岩溶湿地,是中国中低海拔地区最大的岩溶湿地,被誉为“桂林之肾”,据此可以看出会仙湿地对于桂林这座旅游城市来讲是十分的重要的.但是对会仙湿地的研究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从宏观上来研究会仙岩溶湿地主要有李世杰等对会仙湿岩溶湿地环境变化沉积记录的初步研究,蔡德所等对桂林会仙岩溶湿地近4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