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球体位错理论计算程序及其在2011年日本强震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八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f844767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详细介绍了最新版球体位错理论计算程序的总体设计思想、各类配套文件的具体内涵以及各类输出文件的物理含义,同时介绍了程序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为读者独立使用该程序提供参考。本文利用该球体位错理论计算程序计算了2011年日本强震产生的远场同震位移与应变,同时利用GPS远场数据修正了该强震的总震矩。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复值曲波变换实现对多次波的去除,为了与复值曲波的优势相匹配,引入了Hiibert变换,提高计算的精度。首先将地震道做Hilbert变换,转化为复地震道,再利用复值曲波变换实现多次波的去除。该方法均在复数域中进行,避免了复数取实部再进行运算的弊端,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均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本文利用2011年秋季((9月至11月)新疆地区(42°N,87°E)的无线电探空资料,分析新疆上空下平流层惯性重力波的基本参量(垂直波长、水平波长、固有频率、传播方向等)。结果显示,上传和下传重力波在水平波长和固有频率的平均值方面有较大差别,在水平传播方向的分布上也有不同特点。
笔者提出了一种求解起伏地表下地震波初至走时的新方法。首先,借助于贴体网格,把笛卡尔坐标系中的程函方程变换到曲线坐标系中,然后,采用Lax-Friedrichs快速扫描算法求解曲线坐标系的程函方程。数值实例表明,本文的方法准确高效,且对地表地形剧烈起伏,速度变化剧烈的模型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本文介绍了利用小波变化对地震信号进行处理的步骤,总结了将分频振幅补偿与阈值去噪相结合的方法对地震资料进行处理的优势。
本文对2011年探空火箭探测到的低纬地区海南的电离层E-F谷区的电离层电子密度剖面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海南电离层观测站的DPS-4数字测高仪探测的电离层电子密度剖面与火箭探测的剖面有很好的一致性;探空火箭探测到的电离层E-F谷区的宽度和深度属于谷区探测结果中比较大的。
本文主要利用ClusterⅡ四颗卫星2001年和2004年7月~10月期间的探测数据,结合ACE卫星的行星际磁场数据,探究了行星际磁场时钟角和锥角对磁尾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场向电流作用。结果显示:IMF的锥角θ越大,场向电流的发生率越高。最后本文给出了在不同IMF时钟角和锥角情况下磁尾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场向电流发生率的分布。
本文介绍利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进行瑞雷面波数值模拟时在时间域和空间域中的特点可知,其求解任务具有良好的局部性和并行度,可将求解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这些子任务可以并行地执行,以期达到并行求解波动方程的目的。弹性波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具有良好的并行特征,基于MPI的并行计算通过将待模拟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子进程中的子区域,每个子进程相互协调通信完成消息传递,有效地提高了三维弹性波数值模拟的网格规模和计算效率
本文推荐使用二维球面或者椭球面上的面波传播就能够平衡兼顾计算速度与精度问题,并使用谱元法以及grid方法实现椭球及任意形状闭合曲面上面波传播模拟。
本文首先介绍了海上地震资料子波零相位化处理的概念,其次详细阐述了子波来源及零相位化处理过程,及该处理方法在实际地震资料中的应用效果,最后对海上地震资料子波零相位化处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文主要对三维速度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通过对模型数据的试算,证明该方法能获得正确的三维叠加速度,然后通过对速度误差、动校正误差做详细的分析,说明在做三维叠加速度分析时考虑方位角影响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