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加卸载条件在ABAQUS中的数值实施方法及验证

来源 :第五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unisrun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库运行期水位每年周期性涨落,岸坡土体在库水周期加卸载作用下发生不同程度的阶梯状变形。为探求变形的诱发机理、揭示变形的发展规律,本文以参数简单且意义明确的统一硬化模型(UH模型)为基础,建立了该模型的增量关系,并借用ABAQUS软件的开发接口,添加该模型的UMAT子程序,从而建立土体在周期加卸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演化规律模拟方法。最后,对数值模拟方法和子程序进行了单元测试和试验成果验证,对比分析结论如下:开发的UH模型UMAT子程序是可行的,模拟结果与特殊应力路径下三轴试验中的有效应力变化与应变发展规律等吻合性较好。
其他文献
在水利工程中,工程建设信息管理仍然是以纸质载体人工管理为主要的管理模式,管理水平低.并且重要的水利工程施工信息共享性差,利用率极低,重要的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信息缺失,难以真实地掌握工程建设质量.随着近几年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信息的标准化数字化成为现实.云计算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这就为水利工程的精细信息控制提供了基础.本文在对目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现状的调研基础上,探索以物
务坪水库大坝是建在33m深厚软土地基上的心墙土石坝,其坝址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国内外罕见,坝轴线上下游分布的不稳定山体、1号滑坡、湖积软土层及3号滑坡相互毗邻发育,构成密布于坝址且稳定性相互关联度极高的不良地质体,是制约筑坝的主要因素,对其中任何一个进行处理均需综合考虑.本文通过研究各不良地质体出具的工程地质特征,对这四个毗邻不良地质体的成因、发展、处理措施及治理效果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不良地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深入发展,云计算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并逐渐成为重要行业领域的主流IT应用模式,本文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云计算平台为例,研究分析云计算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基于互联网的云计算技术,对上传到云端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标准化数据进行加工存储,为不同权限的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实现工程建设数据的集约化管理,减少数据的加工维护成本,为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提供技术保障;同时,汇集水
岩溶地区水库渗漏问题是制约该类地区水利水电工程发展的瓶颈.如何准确的查找水库的渗漏原因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某岩溶地区水库在建成后经过多次修复,但坝脚渗漏量仍然达到4~5L/s.本文以该水库渗漏原因分析和现场检测工程为依托,提出一种以"工程地质分析、水化学分析、渗漏量监测分析和探地雷达"为基本手段的分析和验证方法.该方法以水文地质控制结构定性分析为基础,通过水质分析、渗漏量监测分析确定渗水的来源,
空间具有连通性的结构面对于区域岩体工程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共面性分析是连通性问题研究的主要工作之一。将结构面产状测量方式划分为接触式与非接触式两种类别,讨论了空间两结构面不同产状测量方式的组合关系;利用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原理,计算出不同产状测量方式组合情形下空间两结构面的平面方程,通过比较不同方程间系数关系对结构面共面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了空间两结构面二面夹角的误差来源,结合结构面自身性质,
受工程进度所限,港珠澳大桥工程中拟采用液压锤振动压实的方法代替传统的水下强夯工艺以实现短时间内无死角地夯实块石抛填层的目的,但由于工程实例较少,可借鉴的经验少,在现场实施之前,需进行理论分析。本文建立了块石抛填层和振动压实系统的简化力学模型,通过数学推导,给出了振动压实系统对块石抛填层的做功公式,并对方程参数对做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做功随着系统质量、等效阻尼、激振力和角速度的增大而增
随着我国电力、水利、机场和交通等重大基础工程建设速度的高速发展,高填方工程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如由于场地限制需通过子坝加高来提高粉煤灰贮放量的灰坝高边坡工程其最大高度可超过100m,因此高填方工程的安全问题成为备受各方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本文以某灰坝高填方工程为依托,以高填方边坡安全的制约性因素-极端降雨为控制条件,考虑短历时强降雨和长历时降雨两种极端条件,通过数值计算手段,系统研究了两种极端降
深部岩体开挖过程中,结构面开裂扩展是围岩大变形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提出一套基于瞬态卸荷的动力扰动过程的地下厂房高边墙内部断续结构面开裂扩展数值计算方法。计算中基于动力断裂力学相关判据对每一子步进行判断,确定结构面扩展的方向和角度,再通过罚函数法模拟结构面的力学特性,从而通过迭代方法计算出开挖荷载瞬态卸荷诱发高边墙内部断续结构面的扩展路径。结果表明,结构面扩展角度受侧压力系数影响较大;结构面在边
注浆工程是隐蔽工程,灌浆理论的研究远滞后于工程实践的需要。基于流固耦合原理的PFC2D颗粒流数值模拟程序,运用其内置的FISHTANK函数库和FISH语言,分别定义流体域的流动方程和压力方程,对灌浆过程中浆液在地层中的扩散过程和形态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通过调整最大最小粒径比、摩擦系数和孔隙率等细观参数对土体灌浆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数值模拟计算表明,随注浆压力的提高,浆液在地层中扩散形式依次由渗
结合首个10万吨级新型遮帘式地连墙板桩码头,开展了土压力离心模型试验和现场土压力试验,测试了深水板桩结构静止土压力系数,以及前板桩墙两侧土压力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遮帘式地连墙板桩结构静止土压力系数分布服从Jaky公式,但略小于后者,土压力分布近似于筒仓理论;首次在工程实践中验证了遮帘桩的"遮帘效应",揭示了遮帘式地连墙板桩码头的工作机理,为新型结构的计算和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