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碳中和愿景下吉林省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

来源 :第一届全国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 年 9 月,习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力度在 2030 年前达到峰值,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这一宏伟愿景,除了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外,增加植被覆盖,加强自然保护地保护也尤为重要。而生态补偿作为碳中和愿景下的自然保护地保护的重要手段,其实施的程度直接关系到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成效以及“碳中和”的实现。以吉林省为例,其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缺乏完善的损失补偿法律制度、土地财产权保障不足、补偿资金来源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分别从现有成果、补偿途径、补偿措施及法律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相关对策。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各行业均关注“碳中和”目标,而电动汽车作为交通行业节能环保的代表性载体之一,它对于交通领域实现该目标有着重要贡献。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迫切需要解释其“碳中和”特性。本文将锂离子电池组在生产阶段的各类环境影响作为研究对象,以 11 类锂离子电池组作为研究对象,结合 LCA 框架总结出足迹家族类指标、资源耗竭类指标和毒性损害类指标,详细分析了锂离子电池的成分在生产阶段的综合环
中国新能源汽车近几年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得益于这一产业的兴起,动力电池的市场需求量迎来了快速增加。然而,如何处理即将到来的退役动力电池报废潮正在成为一个棘手的难题。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处置,废旧电池中的高价金属将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同时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碳中和贡献亦会受到严重阻碍。作为华南地区的经济门户,粤港澳大湾区已经聚集了一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优秀企业,动力电池回收
本文从汽车空调制冷剂现状分析入手,阐述了目前乘用车空调行业对 HFC-134a 几种替代制冷剂的选择意向与共识,浅析了我国制冷剂替代对汽车空调行业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汽车空调行业应对《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履约做好准备工作,从而有效推动汽车行业、汽车空调行业及维修行业 HFCs 使用量的逐年减少,直至完全淘汰,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伟大目标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发展。文中基于 1978 年~2019 年东莞经济和能源统计数据,分析了能源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阶段性演变特征。能源-经济发展关系从最初的经济起步阶段(1978 年~1985 年)进入到经济增长腾飞阶段(1986 年~1995 年),再到经济增长提升阶段(1996 年~2008 年),2009 年至今处于经济、能源、环境协调
本文通过 IGT 方程分析了杭州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特征,结果表明:杭州市大部分年份都是相对脱钩,即经济增长的同时,碳排放量也在增加,但是碳排放增加的幅度小于经济增长的幅度;杭州地区的经济水平和碳减排技术水平都在不断发展,但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碳排放量的增加大于技术进步带来的碳排放量的减少;能源结构的优化,不断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量,要积极引入绿电以及要积极探索可再生能源。另外工业领域要进一步加大
对于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力争于 202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农业部门也应贡献自己的力量.研究农业碳排放强度及空间溢出效应,可以为我国农业碳减排提供指导.本文基于 2001-2018 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SDM)模型探究我国农业碳排放强度空间溢出效应及驱动因素.结果 表明:①我国省域农业碳排放强度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但不同省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城市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的关键时期。本文分析了武汉市大型钢企(武钢有限)实现碳达峰目标所面临的挑战,阐述了当前国内钢铁行业低碳转型的形势,在此基础上结合武钢有限的实际情况,从顶层设计、能源结构、碳交易市场、低碳技术发展等各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武钢有限减污降碳的对策建议。
利用 2000—2017 年百色市气象资料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数据,构建以气候天然容量、极端气候事件压力、城市气候压力和城市协调发展能力四个评价指数组成的城市气候承载力综合函数,客观定量评价广西西部山地城市——百色 2000—2017 年的气候承载力变化。结果 表明,21 世纪以来,百色市的气候承载力整体呈现一种波动上升的状态,反映百色的城市建设与气候之间的协调力增强,城市建设发展仍有较大的气候承载
近百年的气候变化已经给全球与中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带来了重要影响,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是长远而巨大的,许多影响是负面的或者不利的。因此,从现在起就必须考虑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以克服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本文从综合气候变化风险防范的紧迫性入手,简要阐述气候变化导致的自然灾害风险加剧,以及提出中国高风险区的综合气候变化风险防范的工程与非工程性措施,并就东中西部综合风险
气候变化与空气污染问题同根同源,并均易引发健康问题.立足我国发展实际,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探讨研究碳减排与空气污染防治、健康改善的协同路径和效益至关重要.本文梳理了我国能源、气候、环境协同的政策演变与研究进展,并提出完整的“能源-气候-空气-健康”影响机理框架.基于 MESSAGE-GLOBIOM 综合能源评估模型、排放清单与传输扩散模型、暴露反应函数等,建立了“能源-气候-空气-健康”综合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