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坐式无人定翼机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

来源 :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dy17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尾坐式无人定翼机结构简单、飞行效率高,其四种特性鲜明的飞行方式(垂直起降、垂直到水平的过渡飞行、水平飞行、水平到垂直的过渡飞行)使得其与传统飞行器不同,分析并掌握其飞行运动特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分析其各种运动模式,建立了尾坐式无人飞行器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利用FLUENT进行气动仿真得出数据,建立其空气动力学数据库。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了动力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垂直起降过程的可行性,并为后续控制系统设计与导航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2011年5月我国开展了首次春季极区电离层加热饱和特征诊断试验。鉴于饱和效应分析要求的时间分辨率很高,对原始非相干散射雷达数据进行了时间累积,并对累积后数据进行了非相干散射分析。基于分析得到的电离层参数,建立了经验饱和演化模型,对饱和数据进行了拟合,两者取得了很好的一致性。通过对5月6~9日全部36个加热事件的统计分析,获取加热饱和时间为16.16秒,加热时间特征参数的得出对深入了解加热机制和加热
本文利用人工沿场散射的散射截面积估计方法和雷达方程,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离层加热的人工沿场散射通信信号强度分布预测方法。为人工沿场散射通信链路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基于水平井和大斜度劳中阵列侧向电极系的工作原理,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计算三维地层下的稳流场,模拟了伪几何因子及阵列侧向测井响应,分析了水平井和大斜度井中阵列侧向测井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井斜小于15°,可以不进行井斜校正,在水平井以及井斜超过60°中的大斜度井中,阵列侧向测井响应与直井条件下差别较大。
大气的不均匀性使得电波产生折射效应,以致传播速度小于光速,传播路径产生弯曲,从而导致以测量到达时间差来进行辐射源定位的时差定位产生误差。分析了大气折射产生定位误差的机理、大气折射对时差定位观测量的影响以及大气折射对时差定位精度的影响,提出了时差定位折射误差修正算法,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本文利用FEKO软件仿真了障碍物遮挡对天线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尺寸障碍物对不同形式天线的影响,定量的给出了障碍物对短波天线性能影响的程度,对短波天线选址选型有实际指导意义。
测角系统是几何测量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测角系统的应用经验,介绍目前主要的测角系统的相关技术,并就个人对该所测角系统后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
RM系列插座因其采用双曲面线簧孔且有效针长可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航天类电子设备中。某些型号RM插座有效针长较长,印制板调试、整机装配过程易出现弯针现象,结合工作实践,介绍了解决弯针的措施及技巧。
该文阐述了流固耦合分析的重要性,给出了流固耦合场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对65m天线进行了流场数值计算,得到了不同风向角下的天线阻力和压力分布,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和误差分析。以流场计算结果为输入,对天线进行了固体场的仿真,并给出了应力场和位移场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在风场作用下的天线,采用流固耦合方法是解决工程问题的有效手段。
本文针对某抗爆舱体在重量限制情况下刚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提出将拓扑优化和参数优化等仿真优化方法运用到舱体结构设计中,通过拓扑优化,获得舱体结构传力的最佳材料分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构型设计,随后运用尺寸优化方法,对其进行进一步减重优化设计,通过方案对比,最终设计的结构在同等重量情况下,其结构刚度明显提高。
天基雷达为了实现一定的功率口径积,需要很大的面积,超过了运载工具整流罩所能容纳的尺寸,故必须采用可展开天线形式;又由于运载工具对天线的重量也有严格的限制,故必须采用轻型天线形式。轻型天线可采用薄膜天线或者瓦片天线,而展开方式可选择充气展开或者机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