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菜蛾[Plutella xylosella(L.)]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菜蛾科(Plutellidae),菜蛾属(Plutella),主要为害甘蓝、花椰菜、萝卜、白菜、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已经对有机磷、拟除虫菊酯、沙蚕毒素、昆虫生长调节剂及微生物制剂B.t.等50多种农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几乎涉及小菜蛾防治的所有药剂,给其综合防治带来了极大地困难.小菜蛾已成为世界上抗性发生最为严重的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关于小菜蛾的防治费用每年高达10亿美元.因此,研究小菜蛾发生规律和其抗药性现状对其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重庆地理位置独特,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本研究采用五点调查法对重庆地区小菜蛾越冬场所及发生规律进行调查,用含性诱剂的黄板对小菜蛾成虫进行诱捕.抗性倍数测定采用浸叶法,即将新鲜的甘蓝叶片分别在不同浓度的药剂中浸泡过10s,晾干叶片表面的液体后饲喂3龄小菜蛾,24h或者48h后记录死亡数.越冬代发生规律调查结果表明,小菜蛾可以在重庆潼南地区越冬,越冬形态主要以4龄幼虫和茧为主.越冬代小菜蛾幼虫在甘蓝田定植初期最高为0.5头/株,且其幼虫数量随时间推移、气温降低而减少.小菜蛾成虫在定植初期日诱捕数量为1.9头/天.越冬代小菜蛾幼虫终见期为2月7日(日均温7.5℃),越冬后幼虫活动始见期为3月7日(日均温10.5℃).越冬代小菜蛾小菜蛾成虫终见期为12月10日(日均温11℃),越冬后成虫始见期为3月7日(日均温10.5℃).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小菜蛾的毒力从高到低分别为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酰肼>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其LC50值分别为7.521mg/L、8.724mg/L、35.178mg/L、250.519mg/L、335.300mg/L.毒力测定回归方程分别为y=-0.801+0.106x、r=0.918,y=-10.809+11.491x、r=0.870,y=-0.614+0.017x、r=0.953,y=-2.648+0.011x、r=0.900,y=-1.282+0.004x、r=0.672.小菜蛾对这五种化学药剂的抗性水平不同,抗性水平划分标准参考沈晋良(1991)的方法进行计算.结果 表明潼南地区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指数高达15 657.4倍,为极高水平抗性;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抗性指数是91.4倍,为高等水平抗性;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指数是32.7倍、32.6倍,为中等水平抗性;虫酰肼的抗性指数为0.8倍,为敏感水平抗性.当地小菜蛾对农药阿维菌素已经产生了极高水平抗性,对甲维盐的抗性也达到高水平抗性,说明此类农药已经不适宜继续作为当地小菜蛾防治的主要药剂.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氰菊酯为中等抗性水平,虫酰肼为敏感抗性水平,可使用这3种药剂代替阿维菌素和甲维盐作为小菜蛾防治的药剂.本研究结果为潼南地区小菜蛾综合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