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河口水下沙洲近期演变特征及其响应机制--以九段沙为例

来源 :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y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段沙尾水下沙洲位于长江入海河口前沿拦门沙河段,其发育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入海水沙与海洋动力条件之间的抗衡作用.近几十年来,流域建坝、调水以及北槽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等大型水利工程的实施,使得长江河口的水沙条件发生了很大改变,已严重影响到九段沙等河口沙洲的发育演变过程.以九段沙尾水下沙洲这一典型区域为切入点,基于实测水文泥沙、地形地貌资料,分析研究该区域内的动力沉积特征、冲淤演变规律及其主要影响机制,尤其是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分析了深水航道导堤工程建设对该区域水动力特征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九段沙尾水下浅滩在"风浪掀沙、潮流输沙"机制作用下与邻近河槽水沙交换频繁,并且以涨潮输沙占绝对优势,有利于浅滩的持续性淤涨发育;2)流域来沙是九段沙整体长期演变的控制性因素,近期受南北槽分水分沙变化影响,南槽上口段出现普遍冲深,下口段河床及两侧边滩则普遍淤高;3)在深水航道工程开工兴建之后,九段沙尾及其邻近水域潮流场与工程前相比变化显著,研究区域向海一侧出现侵蚀内退现象,但其高滩部分却仍在不断淤进涨高,故呈现出"涨高不长大"的发育特征;4)由于河口来沙的逐渐减少,海域来沙以及区域内的局部泥沙交换成为维持研究区域沙洲淤涨发育的重要来源.
其他文献
自治水下潜水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简称AUV)主要应用于海底地形勘探、海底资源及地质调查、海洋环境和水文测量、生物考察的科学研究和军事勘察等方面。本文采用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对AUV进行总体概念设计,可满足各个学科的性能指标要求,并保证设计结果最优。同时探讨将试验设计方法与所构建两级分层(Bi-level Hierarchy)的多学科优化设计框架相结合,并通
Designing of a sliding mode observer (SMO) was finished based on the motion model of underwater vehicles.A flutter decrease strategy for the sliding mode observer was discussed and the sliding mode ob
为了能够在船舶进坞之前对其进行检测以排除安全隐患,本文研究了船体检测遥控水下机器人的控制体系结构.该结构对遥控水下机器人有一定的通用性,其水面控制台可以通过无线控制手柄对水下机器人实现手动控制,也可以对机器人进行自动定深、定向控制.其嵌入式水下控制器分为供电舱和控制舱两个部分,主要功能是获取传感器信息,并传送水面控制台的推力器控制指令.水面和水下机器人的通讯依靠光端机和光缆而实现.经过蓬莱海洋实验
太平洋年代际震荡(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是类似于ENSO型的具有年代际时间尺度变化的太平洋气候变率.PDO既对长期的气候变化趋势产生扰动,又会对年际变化事件(如ENSO)产生重要影响,可使ENSO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改变,以致影响到ENSO和季风的关系.通过对百年来的PDO数据进行HHT分析,得到8个IMF和1个趋势项,这表明PDO存在显著的15a、30a、60a的年
新浏河沙护滩及南沙头通道限流潜堤工程是长江口10.5m深水航道上延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南北港分汊口河势控制的关键工程.近期现场监测资料表明,工程实施以后,治理效果明显,总体达到了预期的治理目标.同时发现,工程局部冲刷现象较为明显,新浏河沙头部护滩堤北侧的局部冲刷超出了预期.通过大量地形监测分析与数学模型流场的计算,表明新浏河沙头部护滩堤北侧局部冲刷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周边河势变化,主要是下扁担沙
崖门出海航道穿越黄茅海,是银洲湖港区出海的重要通道.在现有5000吨级航道的基础上建设3万吨级深水航道,将出现航道加长,航槽变深、航道选线等新情况和新问题,泥沙回淤则是崖门深水航道建设最为关键的技术问题.采用基于非结构网格的有限体积法模型对2010年洪、枯季大潮期间的水文资料进行了验证,并对2010年拦门沙航段的泥沙回淤进行了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比较吻合.采用该模型对崖门出海航道的西线和东线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PRE) is a sub-tropical estuary with highly irregular topography and dynamically complicated circulations and hydrographic distributions.Astronomical high tide, storm surge and
桥梁建设后,由于桥墩的出现会使原有的水流条件发生改变,因此有必要了解桥梁建设对河流通航水动力条件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桥墩模型对芜湖二桥桥区河段水域进行二维数值模拟,开展桥区通航水动力条件的影响研究,从水位、流速及单宽流量三方面分析研究建桥对通航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建桥后,桥轴线上游局部水位壅高,下游局部水位降低,墩前壅水,墩尾跌水;桥墩位置上、下游流速减少,桥墩之间流速增大,墩下游有较长范围的流
近岸低能环境条件下,航道港池疏浚后会在海底赋存—高含沙量的浮泥层,传统的测深设备无法穿透浮泥层而探测到实际疏浚面,给施工单位以及船舶航行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本文以青岛海西湾某码头前沿港池浚后测量为例,在测量过程中应用极浅层剖面仪对浚后港池进行了水深测量,排除了浮泥层的干扰,获得了准确的水深数据.同时分析了浮泥层的物理、声学特性及其对船舶航行的影响.并根据不同形态的港池内浮泥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设计
本文引入独立成分分析的信号处理方法,对仿真信号进行分离,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继而对实验室数据研究了ICA在两相流测速中的应用,并对提取出的独立成分的特征量进行提取,分析其与两相流型及分相流量的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