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囊尾蚴T24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来源 :2006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ing___le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RT-PCR技术扩增猪囊尾蚴T24免疫原基因,将扩增产物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重组质粒经PCR、酶切鉴定后进行测序;构建该基因的pPGEX-4T-1原核表达载体,用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电泳、Western-blotting分析,验证该基因是否表达及目的蛋白的反应原性;将所表达的蛋白免疫小鼠,经ELISA测抗,初步验证其免疫原性.结果表明,所克隆的基因片段长度为716 bp,含有1个开放性阅读框架678 bp,编码226个氨基酸,与已报道的猪囊虫T24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表达的融合蛋白大小为40 ku,并能被猪囊虫阳性血清所识别;被免疫小鼠在一周后即检测到血清抗体,30d即达到较高水平(OD值为1.88),说明该融合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其他文献
自从我国爆发SARS后在我国政府的协调下对SARS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等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同时由于国际间合作,我们现在已知道SARS传染病是由于一种人类的coronavirus(HCoV)传染所致,现定名为SARS-Coronavirus(SARS-CoV).多株SARS-冠状病毒的核酸序列已经测定,其中的一些病毒蛋白的功能也已确定.这些核酸序列已经在GenBank上可以查到,为研究安全、有效的
以纯化的西尼罗河病毒E蛋白结构域Ⅲ重组融合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运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并采用间接ELISA方法进行筛选,共获得了3株能稳定分泌针对西尼罗河病毒E蛋白结构域Ⅲ的特异性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4F7、6H3和8E4,其单抗亚类鉴定分别属于IgG1、IgG1和Ig2a.经间接ELISA、免疫印迹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这3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重组西尼罗河病毒
狂犬病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近几年在我国发生呈持续上升趋势,稳居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总数和死亡总数之第二位,病死率和死亡率则位居各传染病首位,因此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和建立特异敏感的快速诊断方法对于防控狂犬病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对狂犬病毒(RV)ERA株核蛋白(N)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RV N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对RV ERA株N蛋白基因进行了R
西尼罗病毒型脑炎是由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的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引起的病毒性疾病.WNV是一种蚊传病毒,常见于非洲、西亚和中东,1937年从乌干达西尼罗地区发烧病妇分离,因此命名为西尼罗病毒(17),该病毒能感染人、鸟、蚊子、马和其他哺乳动物,传播途径有蚊虫叮咬(主要是库列蚊Culex spp.)、输血、器官移植、
目的 掌握深圳市啮齿动物自然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状况和病毒型别,为制订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宿主动物监测资料,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T)分别检测鼠血清特异性总抗体和IgG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检测鼠肺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抗原.并将阳性鼠肺标本接种长爪沙鼠分离HV病毒,阳性鼠肺标本提取病毒RNA,应用型特异性引物进行逆转录-套式PCR
本文内容包括:(一)羊瘙痒病(263K)多种感染途径实验动物的研究用scrapie 263K毒株经颅内、腹腔、心内、肌肉注射及灌胃等途径接种金黄地鼠,建立了五种感染方式的动物模型,均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不同感染途径潜伏期不同,低剂量灌胃组仅一只在接种后185天发病,高剂量灌胃组均发病潜伏期为105天.所有发病动物脑内都出现典型的prion疾病病理改变和PrPSc弥漫性沉积.PrPSc在所有发病动物
炭疽是一种由炭疽杆菌引发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人因接触病畜及其产品及食用病畜的肉类而发生感染,炭疽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湖南省近年来炭疽的流行和防治情况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分别用较高纯度的细粒棘球绦虫六钩蚴抗原和传统使用的囊液抗原对一次感染和二次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六钩蚴的小鼠血清进行ELISA测定,认为寄生于不同部位的包囊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水平不同,同时检测早期抗体时,六钩蚴抗原比囊液抗原更具有阶段性优越性.小鼠二次感染六钩蚴后六钩蚴抗体水平得到明显加强,并推测认为一次感染产生的六钩蚴抗体可能是具有保护性的抗体.
目的 检测浙江省德清县水系上下游地区农村人群的戊型肝炎血清抗体水平,以评价水源因素与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联性. 方法 通过统一的调查表收集研究人群的一般资料及相应危险因素并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抗HEV-IgG抗体. 结果 共调查1720人并采集其血样,总标化抗体阳性率为48.79%.其中,上游地区人群标化抗体阳性率为43.52%,下游标化阳性率为51.26%.将两地人群不同的构成特征调整
棘球蚴(包虫)病为我国大面积高发流行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对该病研制基因疫苗,为国内外研究热点,90年代初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两国科学家,利用重组DNA技术研制出绵羊包虫病基因工程疫苗(Eg95),该苗经新西兰实验室试验,对绵羊包虫病的保护率达97%.1996年4月-1998年7月,在我国农业部原畜牧兽医直接领导下,委托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开展《绵羊包虫病基因工程疫苗(Eg95)免疫试验》.通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