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血管重建患者的代谢性危险因素特征分析

来源 :第11届全国脂质与脂蛋白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xin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冠心病血管重建患者代谢性危险因素特征.方法:对37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n=230例)和老年组(n=140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特点.两组根据不同血管重建方式分为对照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和冠状动脉搭桥(CABG)亚组,比较三个亚组代谢性危险因素特征.结果及结论: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中青年冠心病CABG患者危险因素,收缩压是老年冠心病血管重建患者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该文对八字地老虎(Xestia c-nigrum)胚胎细胞系和血球细胞系的形态、生长速度、 染色体特征、酯酶同工酶等进行了分析比较。二者在形态上有一定的差异,而且细胞大小不同,生长速度也有一定的差异,两株细胞系的染色体符合鳞翅目昆虫染色体的典型特征,从染色体形态和数量上不能区分两种细胞系。两株细胞系的酯酶同工酶各有5条带,其中有四 条带迁移率一致,只有一条带不同,说明两株细胞系的酯酶图谱有细微差别
八角长足象在信宜市八一林场1年2代,主要以成虫在八角树上越冬,幼虫蛀食八角嫩梢,成虫取食八角嫩皮。每年的4~6月出现幼虫危害的第一个高峰,9~10月出现幼虫危害 第二个高峰。成虫产卵于枝条的幼嫩梢末端。此虫同时还危害肉桂。
几丁质酶是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高等植物和昆虫体内普遍合成的一种水解酶类,其作用是水解有机体内几丁质。几丁质既是真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又是昆虫外骨骼和中肠围食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将作为防治真菌病害和害虫的潜在靶标而被广泛研究,其在农林病虫害防治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该文采用FAO 1980年推荐的玻片浸渍法和叶片残毒法,选用7种果园常用杀螨剂,对 二斑叶螨、苹果全爪螨和山楂叶螨的雌成螨及卵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除尼索朗对二斑叶螨卵的LC小于苹果全爪螨外,其余6种药剂对二斑叶螨各虫态的LC均大于其 他两种害螨,说明二斑叶螨对多种杀螨剂的耐药性较强,而山楂叶螨相对比较敏感。
在室内20℃、25℃、30℃和35℃4种恒温条件下,采用富士苹果叶片饲养观察二斑叶 螨、山楂叶螨和苹果全爪螨。计算出各温度下三种害螨的发育历期、雌成螨寿命和产卵量等主要生命、生殖参数,并通过生命表资料统计出种群内禀增长率、净增殖率、世代平均周期、种群加倍时间和周限增长率等种群动态参数。
通过在I-69杨等黑杨派无性系树干上套接光肩星天牛成虫观察研究其卵孵化抑制机理。结果表明:I-69、I-72及中林46杨等黑杨派无性系对光肩星天牛在其树干刻槽产卵时所致创伤而产生的强烈的生理抵御反应--自伤口处溢出大量树液流是抑制光肩星天牛卵孵化的主要原因。
目的:了解维生素D受体(VDR)特异性siRNA转染对高脂饮食载脂蛋白E(apoE)缺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血脂、了解VDR特异性siRNA转染对apoE缺乏鼠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及血脂、脂质过氧化、VDR、apoE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维生素D与高脂饮食联合作用在AS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及可能机制.方法:apoE-/-小鼠分两组,正常食物组与高脂食物组,高脂食物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VDR特异性s
目的:研究血小板磷脂膜脂肪酸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关系.方法: 98例NAFLD患者和101例正常对照,用标准方法测定血液中血脂与肝病酶学指标,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各种甲酯化血小板磷脂膜脂肪酸的含量.结果:NAFLD组的肝病酶学指标ALP、ALT、GGT含量均明显增高,ALP、ALT、GGT活性与单不饱和脂肪酸15∶1、17∶1、Total MUFA正相关,与多不饱和脂肪酸18∶2n-3、22∶6n-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