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最小ADC值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预后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yu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最小ADC值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预后因子的相关性,为其评估乳腺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术前MRI资料,其中58例在MRI上表现为肿块型病灶,该部分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采用3T磁共振扫描,DWI检查参数:(b = 0、1000 s/mm2 ),在ADC图上手动测量肿瘤最小ADC值,分析最小ADC值与乳腺癌病理预后因子的相关性.病理预后因子包括组织学分级、分子亚型(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乳腺癌)及Ki67的表达.应用t检验、方差分析、spearman等级相关进行统计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不同分级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 -0.575, P<0.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种分子亚型间最小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Ki67低表达组(<14%)与高表达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与Ki67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 -0.424, P<0.001). 结论:最小ADC值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级及Ki67增殖指数存在一定相关性,与乳腺癌分子亚型不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 is a progressive disorder with poor prognosis. The treatment options for IPF are very limited.
目的 报道亚急性草甘膦中毒致间质性肺疾病1例,并进行文献复习,总结和完善草甘膦中毒的临床表现,利于诊疗。 方法 回顾分析经治疗的1例亚急性草甘膦中毒导致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历,结合国内关于草甘膦中毒的报道进行复习,对草甘膦中毒的临床表现进行完善。
目的 初探RUNX1对气道上皮细胞中TGF-β1和CTGF表达的调控作用,为肺部疾病的治疗(如肺纤维化)提供新的靶点。 方法 体外采用细胞转染技术上调或下调RUNX1的表达后,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GF-β1和CTGF的表达变化;体内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 检测RUNX1肺部定向敲除或过表达小鼠的肺组织中TGF-β1和CTGF的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结合Her-2基因在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诊断价值以及SUVmax与Her-2基因的关系. 方法:对在本院行PET/CT显像的4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均为浸润性导管癌,女40例,男2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0.81±2.68岁),所有患者在行18F-FDG PET/CT显像前3月未行化疗及放疗.计算18F-FDG PET/CT诊断乳腺C
目的:探讨乳腺癌早期在超声、乳腺X线的表现,比较超声、乳腺X线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提高乳腺癌的早期检出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2 年 10月~2015 年12月在山西省汾阳医院诊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46 例,女性145例,男性1例,单侧发病,年龄分布为 29~76岁,中位年龄 49.6 岁.101例患者经乳腺X线检查,137 例患者经乳腺超声检查.分别对肿块的位置、大小、边缘、形态,有
目的:探讨乳腺MRI在以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患者中检出乳腺原发灶的价值,并依据BI-RADS-MRI标准分析乳腺内隐匿性癌灶的MRI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诊,经临床触诊及钼靶、超声检查乳腺内均无阳性发现,而腋淋巴结经病理活检证实为转移性腺癌的21例女性患者的临床以及乳腺MRI资料,依据ACR于2013年出版的磁共振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MRI)对乳腺内
目的 观察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术前行双侧子宫动脉预置管术中行栓塞术减少术中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绵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45例。按照自愿和随机原则分为手术组,髂内动脉栓塞组(IIAE组)和子宫动脉栓塞组(UAE组)。记录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的变化、子宫切除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胎儿受照射剂量,栓塞术后并发症。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磁共振特点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31例TNBC及68例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NTBNC)患者的MRI资料及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病变的MRI形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曲线)、表观扩散系数(ADC值)(b=1000S/mm2)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TNBC与NTNBC患者在病理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于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并与99Tcm-MDP SPECT显像进行对比,提高对乳腺癌骨转移的影像诊断水平. 方法:对52例PET/CT显像的乳腺癌进行分析,女49例,男3例,年龄27-78岁(平均年龄51.86±3.27岁),所有患者在1月内先后行18F-FDG PET/CT及99Tcm-MDP SPECT显像,分析两种检查的显像结果.采用SPSS 1
目的:探究MRI定量参数和ADC值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评估的价值 方法:对56 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NAC),分别测量患者NAC 前和NAC一疗程后病灶直径、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变化和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积比(Ve)定量参数.应用ROC曲线分析其最佳诊断界点和敏感性、特异性. 结果:NCA一疗程后,反应组(CR+PR)为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