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道超临界流体萃取反应装置成功运行

来源 :第一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t43grfd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矿部地球化学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设计研制的"多道超临界流体萃取反应器",已于一九九五年由"海安石油科研仪器厂"加工制作成功.已投入正常运行.专家鉴定认为这是一套即能用于科研又可用于发展材料试制的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装置.是一个新的仪器,一个创造发明,是我国第一套能用于水、水溶液和气体(CO2等)混合溶液(多元体系)的超临界态研究的设备,能用于这种复杂的超临界流体与物料反应萃取分离的流动反应器.因而,这一仪器的研制成功大大拓宽了我国超临界工作的温压范围和领域.在这方面属国内首创.仪器(部件)基本上是国产化的.本文介绍一、多道超临界流体反应器目的、指标和结构,二、和国内外同类反应装置的性能对比,三、研制新装置的意义,四、新装置的社会效益,推广可能性。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超临界流体色谱成功地分离了黄酮类化台物,研究了流动相组成、柱条件、压力、温度的影响.并对银杏叶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测定.
目的探讨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率减速力(DC)的变化及可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脑出血、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128例,其中SAH组48例,右基底节区出血组30例,左
患者女性,69岁,因病窦综合征植入Vitatron T70 DR起搏器.术后随访发现因肌电干扰导致起搏方式多样化.此外,Vitatron独有的逐跳模式转换和心房同步起搏的算法也参与了术后起搏
期刊
@@
目的探讨Medtronic 3830主动固定电极在右房间隔部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44例需行DDD起搏的患者分为两组,房间隔组22例采用Medtronic 3830主动固定电极,右心耳组22例采
1例56岁男性,因晕厥1次就诊于外院,行冠状动脉CT检查提示“三支病变”.入院后行心电图检查可见典型Ⅰ型Brugada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见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狭窄40%,考虑V1~V3
男性患者,因心功能不全反复住院药物治疗,症状好转不明显;心电图提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明显增宽,遂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植入后随访1年余,症状明显好转,心功能正常.
期刊
@@
最近大量研究显示,一些生物标志物可增加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包括心脏标志物(B型尿钠肽、肌钙蛋白)、肾功能标志物(由肌酐计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和肌酐清除率、半胱
本文首先介绍了强制访问控制模型,重点分析了BLP模型和Biba模型,基于这两个模型设计并实现了维护系统保密性和完整性的强制访问控制新模型,并结合Windows文件过滤驱动程序开
为了解决多级安全数据库中的推理泄露问题,针对目前解决方案中算法复杂,数据库效率不高,实用化困难的不足,提出了对推理通道进行等级划分,依据等级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防护手
会议
本文在给出公益项目的定义的基础上,将其进行分类并分析归纳了近年来各类公益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外部效益分析的特点和方法.最后以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的外部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