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患者的管理: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随访检查的价值

来源 :2018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呼吸与危重症医学2017-2018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flower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肿瘤栓塞等,其中PTE为肺栓塞的最常见类型.PTE的确诊方法包括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核素肺通气/灌注(ventilation/perfusion,V/Q)显像、磁共振肺动脉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pulmonary artery angiography,MRPA)、肺动脉造影等.本文主要将核素肺V/Q显像和CTPA在肺栓塞患者的管理方面的价值做一比较.
其他文献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近百年来哮喘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据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1]报道,1965-2005年高发病率国家平均哮喘发病率为15%~18%,低发病率国家平均哮喘发病率为7%.在中国,哮喘患病率也逐年上升.2010年,在中国7个地理区域的8个省市进行的“全国支气管哮喘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变应原引起的由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特点为气道高反应性(hyperresponsiveness,AHR)及可逆性的气流受限.导致哮喘发病的主要原因是Eos在气道局部的大量聚集,且Eos作为哮喘的炎症效应细胞,其数量与哮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该观点是长期以来对哮喘和Eos的认识
目前关于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尚存在争议,国内外大部分实验结果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效用和价值,但证据仍不充分.近年来的多项相关研究均存在一些局限性:①早在1970年以前,人们进行了许多这方面的实验,就现在来看,研究中存在很多缺陷,并且抗生素、细菌菌株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②Suzuki在2001年进行一项前瞻、随机、非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结果
气道重塑是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患者的基本病理改变之一,包括气道壁一系列的细胞及分子组成、结构等的变化,如上皮细胞的破坏、黏液腺的增生、上皮下基底膜的增厚及胶原沉积、平滑肌肥大及血管形成等[1].气道重塑是一把双刃剑,其既可以发生在正常的生长发育或修复过程中,如肺的发育、老化或气道、肺组织损伤后的及时修复以恢复组织的正常结构;也可以介导病理过程,如慢性损伤或炎症的刺激,可导致重塑的发生,进而使
肺部疾病如肺纤维化、肺气肿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中国有近5000万患者[1].肺疾病与其他高发疾病相比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肺移植作为目前主要治疗手段受到供体有限、手术后并发症及免疫排斥等多重因素的限制.旨在促进病变肺部的自我修复和再生能力的肺再生研究有望推动肺部疾病的治疗.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为肺动脉血栓栓塞,此外,包括其他类型栓子栓塞,如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异物栓塞和肿瘤栓塞等.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可以为PE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ILD中最为常见也最为严重的一种疾病类型,病因不明且呈慢性进展性,中位生存期仅为2~4年[1].IPF发病和进展的机制包括肺上皮细胞的持续损伤,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改变,进而导致肺结构和功能的破坏.目前
易栓症(thrombophilia)是指机体在遗传性、获得性(病理性、生理性或药物等)因素影响下,止凝血各系统间功能失衡,产生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倾向.易栓症患者常在合并风险因素或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发生血栓事件,且复发率高,多数遗传性易栓症患者终身存在血栓倾向,需长期进行风险评估和(或)药物预防.易栓症相关风险因素涉及抗凝血蛋白缺陷、凝血因子异常、纤溶蛋白异常和代谢异常等多个方面,主要导致静脉血栓栓
2018年新发布的中国《肺栓塞诊治和预防指南》明确指出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n,PE)的诊断策略分为4个层面,即疑诊、确诊、求因和危险分层.其中关于疑诊部分的推荐意见为:①推荐基于临床经验和临床可能性评分系统(简化Wells评分和修订的Geneva评分量表)对急性PE进行疑诊的临床评估(1A).②推荐临床评估联合D-二聚体检测进一步筛查急性PE(1A).③临床评估低度可能性
COPD与OSA是临床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健康,降低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COPD合并OSA时称为COPD-OSA重叠综合征(COPD-OSA overlap syndrome,OVS),其患病率为1.0%~3.6%[1].OVS患者较单纯COPD或OSA患者预后更差,未经CPAP治疗的OVS患者相对于COPD患者,因COPD急性加重,住院及死亡风险均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