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后路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畸形的并发症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hexia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性分析应用一期后路全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胸腰椎畸形出现的并发症,探讨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1996年至2014年通过一期后路全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胸腰椎畸形患者147例,男性51例,女性96例,年龄16~63岁,平均38.8岁.根据畸形类型进行分类:= 1 \* GB2 ⑴侧凸畸形24例,平均主弯Cobb角95.6°;= 2 \* GB2 ⑵侧后凸畸形38例,冠状面Cobb角平均103.8°,后凸角平均68.2°;= 3 \* GB2 ⑶角状后凸畸形62例,后凸角平均91.5°;= 4 \* GB2 ⑷圆弧状后凸3例,后凸角平均94.2°.采用主弯区顶椎全脊椎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和360°植骨融合术.对畸形矫正和随访结果进行评估,并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磁共振血管成像后处理新技术在脑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2016年1月在我院经手术和血管造影证实的36例脑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脑部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血管成像序列包括三维时间飞跃法(3D TOF)和零位差值技术(ZIP),后处理技术分别包括最大强度投影(MIP)、多平面断层血管重建(MTVR)、三维导航血管表面重建(3D NVI)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四肢骨骨髓改变的磁共振特征性表现,以提高其鉴别诊断能力.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以骨关节疼痛为主诉,经临床及骨髓穿刺活检确诊为急性白血病的患儿15例与同时期确诊为幼年性特发性关节炎的患儿18例.所有患儿均行疼痛部位的磁共振扫描,分析其病变部位的形态及磁共振信号表现. 结果:15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疼痛部位均可见信号异常,12例表现为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DTI纤维追踪技术在锥体束Wallerian变性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锥体束Wallerian变性的3.0T磁共振DTI纤维束追踪技术成像表现,选用延髓、中脑、内囊后肢三个感兴趣区中的两个进行双侧锥体束追踪技术成像,并测量双侧椎体束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进行比较. 结果 42例Wallerian变性患者,原发病变分别为
目的:探讨正常大脑不同脑区老化进程中代谢物变化,为其它疾病(抑郁、癫痫和阿尔兹海默病)波谱研究提供参照依据. 方法:健康志愿者40例,年龄为21-68岁.采用Siemens Magnetom Verio 3T磁共振系统、短回波时间和多体素技术采集波谱数据,感兴趣区包括前扣带回、后扣带回、半卵圆中心白质、壳核、背侧丘脑、海马.使用LCModel软件对代谢物tNAA、tCho、tCr、Ins、Glx进
目的:探讨伴有后凸畸形的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手术方式选择:前路还是后路?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73例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男24例,女49例,年龄54-75岁,平均63.7 岁.
目的:“平山病”即青少年上肢远端良性肌萎缩症,是一类具有自限性的良性下运动神经元疾病,常于发病后2-5年后自然静止。既往研究指出生长发育高峰期脊柱、脊髓、神经根及硬膜囊等结构生长速度的不匹配所引起的屈颈时硬膜囊后壁的过度前移可能是造成平山病患者出现颈脊髓前角压迫、缺血损伤的主要原因。
目的研究四肢原发性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疗效,探讨四肢原发性软组织肉瘤的长期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经病理结果确诊的四肢原发性软组织肉瘤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合并腰椎骨折的跟骨骨折疗效及治疗特点.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合并腰椎压缩骨折并随访时间12月以上患者17例,腰椎骨折全麻下行内固定术,跟骨骨折均为单侧,治疗行切开复位跟骨外固定支架固定,其中男性14例,女性3例,年龄35.4±10.0岁,跟骨骨折采用Sanders分型,其中SandersⅡ型4例,SandersⅢ型9例,Sander
目的 采用异体韧带"8" 字重建法重建膝关节后内侧结构,并经临床随访观察其疗效.方法 以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我科收治的41例Ⅲ度单侧膝关节后内侧结构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查体示伸膝外翻应力实验阳性,胫骨外旋试验阳性,应力位X光片示膝关节内侧较对侧增宽>5mm,术前MRI示膝关节后内侧结构连续性中断,对所有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为胫骨侧在胫骨平台前下方4.5cm至后下方2cm由前向
目的:对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两种不同内固定术式的疗效分析比较,希望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为两组:A组11例为前内侧入路钢板结合前后位拉力螺钉固定,B组为12例为前后联合入路(膝前内侧切口联合后内侧切口)双钢板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