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17合金中β斑的研究

来源 :中国金属学会第九届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xx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显微硬度等方法研究了两种合金铸锭经β锻和α-β相区锻造棒材,在固溶时效状态下Ti-17合金中β斑的形貌和显微硬度变化。结果表明,β锻的棒材试样金相组织均匀,均为魏氏片状α+转变β,未发现β斑。β斑出现在α-β相区锻造的棒材中,显微硬度较基体略有增加,基本组织为等轴α+转变β,β斑组织为片状α+转变β。
其他文献
主要讨论了不同冷轧变形量对固溶状态Ti-15V-3Cr-3Al-3Sn板材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在此变形量条件下固溶热处理参数对杯突性能的影响关系。同时阐明采用新的热处理制度后板材杯突值上升的规律
该文采用恒载电解充氢的方法,研究了Ti1023电子束焊接接头引起氢致含量门槛值的范围,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说明了Ti1023合金基体与焊缝中由于相成分的不同造成对氢致开裂的敏感性
本文以上市公司华泽钴镍为例,分析了其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违规担保、股权质押等手段进行的掏空行为,发现股权结构集中、内控失效,外监不足、高管缺乏有效制约是导致华泽钴
通过轧制、旋锻和热处理工艺试验,对紧固件用Ti-15-3合金棒材组织、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加工热处理工艺可获得均匀细小的显微组织、良好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的棒材。该棒
采用统计的方法研究了Ti-15-3合金薄板时效后的拉伸强度、屈服强度与塑性的关系。试验表明,强度与塑性之间呈线性关系。通过对95℅置信度下限方程式的计算,可以获得不同级别的强度与塑性
介绍了采用挤压-冷轧法研制Ti-15V-3.0Cr-3.0Sn-3.0Al(简称Ti-15-3)钛合金管材的试验结果,讨论了加工和热处理工艺对管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适合的加工和热处理工艺制度可获得符合美国AMS标准要求的Ti-15-3钛合
通过对不同炉号的Ti-15-3钛合金在不同时效温度下经过不同时效时间后的拉伸性能及显微组织的分析、对比,揭示了该合金的时效特性及规律,确定了最佳的时效制度,从而为实际生产提供了方便
又名岩兰草,原产于我国南方、印度、巴西等热带亚热带地区,是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1986年,世界银行将香根草作为水土保持的理想草种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推广。1996年,由深
介绍了Ti-15-3钛合金研制和应用的试验结果,包括合金成分、加工和热处理工艺与性能等。研究表明,Ti-15-3钛合金综合性能优良,具有与工业纯钛相似的冷变形能力,除生产板材、带材外,也可生产箔材、
根据Prasad等人提出的动态模拟材料模型,建立了Ti-17合金在805~945℃、应变速率0.001~80s〈’-1〉内的热变形图。通过对能量耗散率η和组织变化分析,研究了组织稳定和失稳的参数范围。结果表明,热变形图与(α+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