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残缺青铜器的补全工艺研究--传统修复与现代修复工艺材料的结合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y2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青铜器修复过程中,薄壁残缺青铜器的补全是经常遇到的问题.现有的补全工艺大致分为两类,即传统修复工艺与现代修复工艺.传统的青铜器修复工艺,对于残缺部位的补全多采用翻模铸造补配件或采用"收抛活"打制铜皮补配件两种方法.收抛活工艺较难熟练掌握,越来越少的修复者能够使用该种技术.而铸造补配通常适用于壁厚较大青铜器的补全.随着材料的多样化,现代修复有了更多的材料选择,环氧树脂便是如今被广泛用于残缺青铜器补全的新材料.然而,在对一些薄壁青铜器进行补全时,传统修复与现代修复的材料、工艺均存在一定的限制和技术难点,本文尝试将传统修复与现代修复的材料、工艺相结合,以期解决在薄壁青铜器补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本文介绍了残缺薄壁青铜器补配件的制作方法。在借鉴传统修复收抛活与现代钣金冲压工艺的基础上,结合使用现代修复中常用的环氧树脂对铜配件表面进行涂挂处理,较为简便高效的制成残缺薄壁青铜器的补配件。该工艺使多种材料得以扬长避短,互相配合,充分发挥了铜板材质在弹性、韧性、耐久性上的优点,又同时使环氧树脂材料易于涂挂、容易打磨修整的优点得以发挥。采用此法制成的补配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可再处理性,即便将来配件与器物连接部位的粘接剂老化,后续的维护工作也会容易进行,只需使用新的粘接剂将配件重新粘接在器物上即可。需要对器物进行深入研究时,也容易将补配件从器物上拆解而使断面重新显露。另外,较之传统的收抛活工艺,此种修复工艺对修复者的经验与手法要求不高,修复者相对容易在短时问内熟练掌握这种方法,容易使该方法形成模式化、规范化的加工程序,使得这种方法更易于被刚入门的修复者掌握,也有利于这种技术的交流传播。
其他文献
每有人问:这画好在哪里?一时很难对答。然而归纳起来,所可看者,不外三点:即看它的气象、笔墨、韵味,这三点如果达到较高标准,即是好画,否则就不算好画。我们看一幅画,拿第一
本文以山东出土的一件青铜簋(M35:38)为例,对中国古代青铜器修复中的做色工艺进行系统梳理,阐明做色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及其对于整个做旧工艺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做
会议
清代乾嘉学者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群体,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取得了超古迈今的成就。他们在学术研究之余,雅好书法艺术。本文考察了这些学者对书法的态度及其
论文从人才遴选、动员、调动、组织结构、参与方式、科研氛围营造六个方面,分析了02计划与曼哈顿工程中科研人才管理的异同,指出在非集中式科研管理体制中,实施大科学项目,需
会议
目的:设计并构建CDK1-shRNA质粒表达载体,转染肝癌HepG2细胞,验证shRNA对肝癌HepG2细胞CDK1基因的沉默效应,便于进一步研究CDK1的功能。方法:设计针对CDK1mRNA靶序列的小发夹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门诊时常有家长问:“配方奶粉含铁愈高,是不是越能给宝宝更好的营养?”一语带出了许多父母常有的误区,总觉得给宝宝吃愈多的营养素,宝宝会长得愈好。事实上,营养素的摄取应该
文献文物(文献文物指的是信函表格、印章痕迹及印刷文字、图案等等)现在复制,Ps版印刷技术是不可缺少的,因为现代科技快速发展油印、铅印、丝网印等等印刷技术,现己基本被淘
会议
文章介绍卧式多级泵工作流量小于泵运行连续最小流量时,引起泵振动噪音的情况下,增加回流减压器装置,使泵出口流量分流一部分到进口,增加泵进口工作流量,达到泵运行最小流量,
采用MLD10动载磨粒磨损试验机对成分为Fe-0.5C-2.0Si-2.5Mn的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进行冲击磨损实验,通过观察磨损率,表层组织演变以及表面磨损形貌的变化过程,重点研究了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对Fe-0.5C-2.0Si-2.5Mn钢冲击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热处理后的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的耐磨性较铸态有明显提高(1.4~2.3倍),随着下贝氏体含量的增加,耐磨性先降低再趋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