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三峡大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据下游葛洲坝约38公里,于1994年12月正式动工修建,2003年开始蓄水。三峡库区蓄水经历了三个阶段:2003年6月,水位由~70 m上升为135 m;2006年5月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坝高185 m),同年10月27日,水位上升到156 m;2008年开始试验性蓄水,2008年11月,水位达到172.3 m,2009年11月,水位达到171.4m,2010和2011年10月水位已达到175 m。经过四次试验性蓄水,三峡大坝在冬季(11月到次年2月)维持水位~175 m,用于发电和航运;从春季开始,水位逐渐下降,直到145 m,用于春季的航运及下游的灌溉,以及夏季的防洪。虽然目前有很多报道,书本、新闻、政府文件以及科学论文有关于三峡大坝及其淹没区面积和库容,但是它们大多源于蓄水前的高程数据和调查数据,目前仍然缺少在实际蓄水后的各个水位的淹没区面积和体积变化的足够信息。本研究利用Landsat TM/ETM+和实测水位数据研究在136 m,145 m,155 m,170 m,175m 5个水位时的三峡库区长度、淹没区面积、体积的变化,并用此评估用SRTM和ASTER高程数据研究三峡库区淹没面积和体积的不确定性。研究证明:1)三峡库区的长度、面积和库容都随着水位的升高而加大;2)SRTM数据计算的面积和体积较ASTER数据更接近LandsatTM/ETM+的提取结果和实测数据;3)根据SRTM提取的三峡库区长度计算面积,Landsat提取的面积分别为427km2(136 m),516 km2(145 m),643 km2(155 m),877km2(170 m),929 km2(175 m),这与三峡公司报道的在136 m和155 m水位时的面积相似(小于1%);在水位为175 m时二者相差达到8%。Landsat提取的结果与SRTM提取结果相比,在136-170m时,差别小于3%,当水位为175 m时,相差约为8%。4)利用SRTM提取的三峡库区体积变化为11.79 km3(136m),15.65 km3(145m),20.97 km3(155 m),31.83 km3(170 m),36.25 km3(175 m),与三峡公司报道的数据相比,相差小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