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南煤矿岩浆侵入特征及对10煤层的影响

来源 :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14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uf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浆侵入降低了煤层的稳定性,对煤矿生产影响极大.在对祁南煤矿岩浆侵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岩浆侵入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对煤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岩浆以岩脉和小型岩床形式侵入煤层,使煤层出现分叉、变薄甚至全部被吞蚀.岩浆岩的侵入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并使煤层的物理性质和工艺性能发生了显著变化,煤质变差,降低了煤的利用价值.
其他文献
水害是煤矿开采中常见的一种灾害.如果水害发生之前或初期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就能避免水害或减少水害的损失.杨庄煤矿以安全预警原理为指导,从矿井水害的诱导因素出发,利用GSM网和工业以太网结合的方法实现了数据的通讯和共享,构建了矿井水害监测预警系统.水害监测预警系统大大减少了水害事故的发生,为煤矿的防治水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充分收集淮北临涣矿区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太原组灰岩的富水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临涣矿区太原组灰岩岩溶在平面上和垂向上整体发育较差,局部岩溶发育;灰岩富水性整体弱,局部较好;岩溶发育程度有随埋深减弱的规律,相对应有富水性随埋深的增加而减弱.矿区太灰含水层整体属于"高承压,弱富水"型含水层.
井筒采用冻结法施工,过特厚粘土层,率先施工的副井发生大量冻结管断裂,较多的冻结盐水泄露施工现场,为此在专家论证会的基础上多方及时总结经验,对冻土进行物理力学特性分析和冻结效果研究,选取过特厚粘土层施工方案,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指导主、风井安全顺利通过特厚粘土层.
以平顶山市某煤矿勘探区为例,阐述了在地表和深部构造复杂条件下进行野外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和资料解释中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及取得的地质成果.经井下巷道资料验证,三维地震的勘探精度较高.
近年来混凝土质量问题频发,对混凝土的无损检测变得日益重要.介于混凝土离散性较高且一般混凝土只存在单一工作面的测试环境,采用单点震波探测方法进行混凝土内部异常探测,其结果较为精确.单点震波探测使用小锤激发,采用自激自收方式进行波形采集和处理,其工作方式简单、灵活受外部影响较小,是一种精度高、适用性强、方便快捷的测试方法.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经历了从定性发展为定量评价的过程.经历了构造指数法、断层破坏指数法、等性快段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模糊人工神经网络法最终能够受到普遍认可的还是分形和分维评价.本文利用网格覆盖法,对吕家坨井田范围内的北部地区的断层和褶皱进行了统计,根据分形思想,通过归一法和权重乘积,最终制作出了断层和构造等值线图并进行评价.从而对吕家坨矿北部地区的构造复杂程度有了比较深刻的
陷落柱是引发矿井突水的灾害性隐蔽致灾因素,本文从边探边掘、留设煤柱、放水试验、水化学分析、底板注浆加固等方面,从实践角度系统阐述了在陷落柱发育区安全施工的综合防治水技术,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芦岭煤矿10煤层底板隔水层位的工程地质性质,结合承压水体上开采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和莫尔—库仑屈服原则,对模拟所需力学参数进行了修正.并利用FLAC模拟软件对10煤层开采后底板的变形与破坏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10煤层底板破裂深度随着工作面推进距离的加大而增加,但推进到一定距离时将会达到一极大值,此值一般在15~18m左右;底板岩层破坏性质主要为拉破坏,底板出现最大破裂深度的位置一般在采空
由于断裂构造对百善矿52煤的高效回采有很大影响,因此利用分形理论对该煤层底板复杂构造程度进行定量分析评价.以分维值为基本参数,对52煤底板断裂构造进行研究.通过盒维数法计算出断裂分维值,进而绘出52煤层底板断层构造的分维值等值线图,再根据断层发育程度与岩体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分维值为基本特征量,将该煤层底板构造划分为松散、碎裂、决裂、完整四种结构,与揭露的实际进行对比,从而为52煤层的高效开采提供依
根据2012年11月至2013年9月的4次监测数据,以淮南潘一、潘三采煤沉陷积水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有机污染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区水体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体基本不受有机物污染,水质状况良好,春秋两季有机物含量略高于夏冬两季,有机物年内轻微的波动是由人为活动及降雨等因素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