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例DMD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分析

来源 :华东六省一市第二十三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inc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归纳总结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及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表达情况。方法:通过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5例DMD患者临床表现,肌肉病理改变和肌肉。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肌萎缩侧索硬化为运动神经元病中最常见的一型,半数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在疾病中晚期合并疼痛,西医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裘昌林主任医师临证40余年的经验认为肌萎缩侧索硬化合并疼痛在临床占有一定的比例,疼痛出现的直接原因为邪毒、瘀血客于络脉,而正气亏虚是其根本原因,但是只有经络气血方面的病症累及到心神的痛觉性机能才会最终导致疼痛。治疗上,裘老以缓急止痛为首务,从络病辨治,根据挟湿、挟热、挟痰、挟瘀之不同分型
会议
会议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单纯手法复位与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比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手法复位联合倍他司汀及通心络胶囊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手法复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摇头试验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中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其产生机制。方法:前瞻性研究单侧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56例,其中向地性眼震型35例,离地性眼震型2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摇头试验,记录有无诱发出眼震及眼震方向。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