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冠花叶斑病和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

来源 :中国林学会第三届全国林病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tt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冠花叶斑病及茎腐病(俗称“灿脖子病”)是影响鸡冠花的观赏价值与供应数量的两种主要病害,在北京地区发病较为普遍。该试验经过1985—1987年的研究,确定了鸡冠花叶斑病病原菌为FusariumSulphureum,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5—20℃,叶斑病的发病初期为8月中、下旬,盛期为8月底至9月下旬,9月下旬以后病情趋于缓和,病害流行与该年气温、降水量及降水次数密切相关,并在8月初开始至9月底进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防治效果78.8—97.7℅。经试验确定鸡冠花茎腐病病原菌为Rizoctoniasolani,在鸡冠花播种、移栽分苗、定时进行三次土壤药剂处理,防治效果60.8—70.5℅。(本刊录)
其他文献
国外很重视从天然草场向人工草场发展,提高牧草利用率,原天然草场要10—15亩养一只绵羊,人工草地则需2—3亩养一只绵羊。为提高土地生产力及产草量,国外采用综合技术进行草
近年来,叶面积的研究愈来愈受到林业工作者的重视。由于国内先进的叶面积仪尚少,价格也较昂贵,实际上大量叶面积的测定工作仍很繁琐。目前采用较多的是鲜叶称重换算法,即先
从全球范围来看,数字化校园已被广泛推广,大学、中小学都建立了数字化校园体系.我国的教育业也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加强数字信息化建设和做好校园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