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5年来宾市雷暴日数特征分析

来源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rong2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1956—2010年广西来宾市国家基本气象站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雷暴日数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来宾市年雷暴日数在46~106d,年平均雷暴日数为72.4d;来宾市一年中任何一天都有可能出现雷暴天气,其中6、7、8月雷暴日数最多,约占全年雷暴日数的57.4%。小波分析显示,来宾年雷暴活动具有较强的9年周期振动。按世界气象组织的定义,在某站听到有雷声的一个观测日叫作雷暴日。来宾市1956-2010年的年平均雷暴日数为72.4d ,属多雷区。最大的年雷暴日数是106d,出现在1959年,最小的年雷暴日数是46d,出现在 2003年,年际变化差异较大。 55年来,来宾市的年平均雷暴日数总的趋势是缓慢减少的,在60年代(1961~1970年)、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1世纪10年代分别为85d、86d、67d、65d和57d,按年代递减,特别是近代递减相当明显。年际减少的趋势显著,能通过0.1信度检验,相关性达较显著水平,纵观这55年中,每10年来宾市年雷暴日数大约减少7d。用滑动t 检验检测1956-2010 年来宾市雷暴日数等级序列的突变,在1984 年处出现正值,说明了来宾市雷暴日数近55 年来出现过一次明显的突变,20 世纪80 年代经历了一次由减少变增多的趋势。统计来宾市春季(3~5 月)、夏季(6~8 月)、秋季(9~11 月)、冬季(12~2 月)雷暴日数,结果表明:夏季平均雷暴日数最多,为41.6d,占全年雷暴总日数的57.4%;春季次之,为21.1d,占29%;秋季又次之,为7.9d;冬季最少,仅1.7d。雷暴日数主要出现在春夏两季,占全年雷暴总日数的86.6%。统计资料显示,来宾市1~12 月平均雷暴日数变化折线呈单峰型,峰顶出现在7 月。全年雷暴日数大多集中在汛期4~9 月,占年雷暴日数的90 %以上,其中6~8 月雷暴日数较接近,成为全年雷暴高峰月,这3 个月的雷暴日数总和占全年雷暴日数的一半以上。而1 月、11 月和12 月最少,仅占全年暴日数的1%。对1956-2010 年来宾市雷暴日数做小波分析,在整个时间域内存在着准8 到11 年周期振荡信号,1984 年以前基本为8-9 年周期振荡,之后周期振荡加长至10-11 年左右。
其他文献
  雷暴起电放电模拟中闪电的整体参数化方案虽然不能够描述闪电精细通道,但是其只考虑闪电整体效应的思想却使其在中尺度的起电放电模拟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闪电的起电放电
崔成奉从小就是个苦命的孩子。1993年,仅仅三岁的他被无情的父母遗弃于孤儿院。这家孤儿院的条件很差,工作人员也对孩子很粗暴。六岁那年,崔成奉开始到孤儿院附近的一所小学
  本文基于《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 年版)中采用的电气几何理论(EGM)理论,认为雷电先导进入避雷针周边划分的不同空域是避雷针拦截雷电先导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并
会议
  本研究分析了一个产生两次正极性上行传播过程的反常人工触发闪电:第一次出现在初始阶段(也即上行先导过程),第二次出现在一次负极性的下行企图先导之后。此次触发闪电没有产
会议
  本文通过对常用网络系统的UPS 电源浪涌保护器和电脑网络信号浪涌保护器的开发设计过程进行分析,介绍了常用网络系统的UPS 电源浪涌保护器和信号浪涌保护器基本结构和原理
会议
  利用具有总闪观测能力的SAFIR3000 闪电定位资料,分析了北京及周边地区云闪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云闪6-8 月的空间分布具有具有西弱东强的特点,即平原地区云闪密度高于
会议
  自来水厂通常地处地形较高、周边空间较稀散的城区边缘,并且占地面积大、建(构)筑物多且体量大、建(构)筑物和设施呈紧凑形分散布置,使这些建(构)筑物和设备、装置等易遭受雷击。
会议
“我希望我的作品被人们广泛知道,但不希望我这人被知道”艺人刀郎原名罗林,1971年6月22日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重龙镇一个普通艺人之家,凭借一首《2002年的第一场雪》为
  接地电阻测量是防雷检测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测量值为防雷工程质量验收的重要指标。对于大型接地装置的测量,一般用异频接地阻抗测试仪采用三级法测量,对于接地电阻常规测
会议
  利用广东省电力闪电监测网获取的地闪定位资料和《热带气旋年鉴》提供的气旋位置和强度资料,分析了1999-2010 年登陆我国的33 个热带气旋的闪电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随时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