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CH03在抗缺血性脑卒中基础研究方面的总结与展望

来源 :第三届中国药理学会补益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H03是一种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香豆素类衍生物.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其体外对OGD/R、Aβ等多种神经毒性剂所导致的神经细胞损伤均有显著地保护作用,对LPS所致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体内研究表明,该化合物能够通过血脑屏障,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缺血面积及脑含水量,提高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缓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其他文献
目的:肿瘤转移是导致恶性肿瘤患者死亡和致残的首要因素。药理活性成分丰富的三七,抗肿瘤活性的临床及研究报道日渐积累。然而,其抗肿瘤转移的作用及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拟探索三七总皂苷对BALB/c小鼠乳腺癌自发性和实验性肺转移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目的 趋化素样因子1 (Chemokine-like Factor 1,CKLF1)是趋化因子超家族成员,能够诱导包括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迁移,而且CKLF1mRNA在胎儿脑中高表达,但在成人脑中几乎无表达。鉴于神经细胞迁移在大脑皮层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CKLF1在胎儿和成人脑中表达的差异性,CKLF1很可能参与了大脑皮层的发育过程,因此本文拟研究CKLF1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精确表达特
目的:研究拟黑多刺蚁乙醇提物(醇提物)抗痛风作用及其抗痛风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给小鼠腹腔注射次黄嘌呤复制高尿酸血症模型,观察醇提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和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给大鼠足跖注射微晶型尿酸钠结晶,复制痛风性炎症模型,观察醇提物对痛风性炎症的影响;二甲苯耳廓肿胀法观察醇提物的抗炎作用;热板法、扭体法观察醇提物的镇痛作用;GC-MS分析醇提物的主要活性组分。
会议
目的 人参皂苷Rb3和Rb2是同分异构体,从药学方面虽然能将两者分离,但有难度,而且明显增加产品的成本。尽管人参皂苷Rb3含量较高,因提取分离工艺复杂,成本太高,难以将其作为新药加以开发。与单纯人参皂苷-Rb3相比,人参皂苷Rb3和Rb2组合物的工艺简化,成本降低,适宜工业化生产。
会议
目的 对a-突触核蛋白(a-synuclein0基因进行克隆,并对其表达及纯化条件进行优化。方法 根据a-突触核蛋白的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并扩增a-突触核蛋白的编码DNA序列,将其克隆至pET30a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用IPTG诱导表达;对诱导温度、IPTG的浓度及诱导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用SDS-PAGE、Western
会议
目的:慢性非可控性炎症作为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特征,被公认为是肺癌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在研究中,我们观察天然产物EGCG对非小细胞肺癌C57A/B模型中肿瘤增长及转移的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差异蛋白建立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证实该网络中的枢纽蛋白为EGCG作用的抗肿瘤药物靶点.方法:1,建立Lewis肺癌C57小鼠模型,并用EGCG 12.5,25,50 mg/(kg*day,i.g)三种剂量
目的 通过研究肉苁蓉多糖(CDPS)对神经可塑性的影响,从该角度探讨CDPS对学习记忆的影响机制。方法 对小鼠灌胃给药肉苁蓉多糖(25、50、100 mg/kg)给药6周,于Morris水迷宫训练第4天腹腔注射东莨菪碱(4mg/kg)造成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对各实验组动物分别进行行为学实验(Moms水迷宫实验和跳台实验),再取小鼠海马对SYP、GAP-43、PSD-95进行Weatern Blot实
会议
国内外对红景天属植物作过化学成分研究及鉴定的约有20余种,从这些植物中分离出40多种化合物,主要包括脂肪、蜡质、甾醇、酚类化合物、黄酮类、生物碱、红景天多糖等物质.药理研究表明,其中具有有效生物活性成分的主要有苯乙基醇衍生物如红景天苷、酪醇;黄酮如槲皮素、芦丁等;香豆素类如香豆素、7-羟基香豆素;异戍烯苯丙类;三萜化合物和挥发油等;另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会议
目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可通过色氨酸耗竭诱导肺癌微环境免疫逃逸。通过采用转染荧光素基因的小鼠Lewis肺癌细胞,建立小鼠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并通过活体成像技术对药物黄芪甲苷进行评价。应用流式细胞术体内外研究黄芪甲苷对IDO的调控作用。方法:2LL-IDO-luc稳株的构建;小鼠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建立;动物实验分组:黄芪甲苷组、泰素帝组、空白组。
会议
全球癌症发病率逐年增加,具有极高的致死性,其治疗方法仍然以放、化疗为主.而应用于化疗的细胞毒性药物广泛存在着严重的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其对正常细胞的伤害使患者难以承受并影响治疗效果.替代性治疗药物的缺乏及抗癌领域巨大的市场空间,使得新型高效低毒抗癌药物的研发获得广泛的关注.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