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外科原则在急诊外科中的应用

来源 :第八届全国创伤修复(愈合)与组织再生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l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在急诊外科创伤修复中应用整形外科的原则,以期最大程度的恢复功能和外观。方法 急诊行面部软组织创伤急诊修复时,遵循以下整形外科修复原则进行:①先急后缓的原则;②彻底清创的原则;③医学美学的原则;④美容整形技术的原则:兼顾功能和外观,治疗由简至繁及由易至难,严格按照美容整形技术进行操作,良好的术后处置,预防瘢痕增生和色素沉着;⑤分期手术的原则;⑥随诊指导的原则。结果 135例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在功能保存的前提下,面部容貌恢复良好,瘢痕增生不明显。结论 在条件许可情况下急诊应用整形外科技术治疗面部软组织创伤,能最大限度地修复创面、恢复面部功能及形态。
其他文献
会议
医院实现信息化必须和医院的业务目标、管理要求、流程相适应,同时要实现思想与管理的转变表面上的信息化不能从根本解决医院的业务问题,实现医院自身业务流程的全面重组改造才是关键。本文论述了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HIS不仅仅是计算机中心的重点工作,而且要全院人员共同积极参与各科室要树立全局观念,服从全局工作。计算机中心作为医院信息化的管理者和执行者,要求对信息化的目标、内容和实现情况整体把握,核心是优化、合
本文通过介绍医知网统计分析功能,将医知网YZ365与GoPubMed与SCI信息分析功能进行比较,并结合实例来说明中国的医知网YZ365分类导航、智能检索、统计分析功能的新特点。
目的 观察蜂胶对兔全层皮肤缺损愈合及创面炎性介质的影响. 方法 建立新西兰白兔背部皮肤全层创面模型,分别创面外用蜂胶醇萃取液(A组)、磺胺嘧啶银乳膏(B组)、地塞米松注射液(C组)及对照组不加药物(D组),比较各组创面的愈合率、创面的修复质量;创面IL-8及IL-18释放情况. 结果 A、B、C、D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13.75±1.38)d,(16.13±1.27)d,(17.82±1.1
本文以阿司匹林副作用为例,搜集与主题词关联规则相对应的文献记录,采用基于共现和自然语言处理的方法分别从药物(Aspirin)与疾病相关概念共现的句子及药物((Aspirin)和胃肠道出血相关概念共现的句子中客观地提取语义关系动词,并对这两种方法提取出的动词进行综合。
本文结合中国科技期刊品牌的内涵及其现状,从设计、提高核心竞争力、网络管理、数据挖掘等方面创建科技期刊特色品牌。
目的 总结危重病监测尿液滴速的临床经验,探讨尿液滴速测定危重病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2007~2009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76例危重病患者,应用中山大学自主研发的抗返流精密尿液计量瓶行尿液滴速监测,评估血流动力学水平、指导补液结果 18例由于病情过重,对补液无反应,虽经手术或入住ICU,但最终在1-4天内死亡,余58例患者,经过及时、准确的液体复苏,配合手术等其他治疗,在整个过程中,无一例出现
会议
目的 探讨电刺激与生物反馈联合治疗对初产妇顺产后盆底肌的近期影响.方法 选取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2007年1~4月收治的健康初产顺产妇女75例,年龄24~28岁.均为产后42d恶露干净者,盆底肌力Ⅲ级或Ⅲ级以下.知情同意接受产后盆底电刺激与生物反馈联合康复治疗的45例为实验组,另30例为对照组.产后实验组产妇给予电刺激与生物反馈联合治疗,每周2次,16次为1疗程,对照组产
目的 分析烧伤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治疗的特点,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烧伤科重病区进行气管切开的19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五年本烧伤重病区收治成人烧伤面积>30%TBSA,小儿烧伤面积>15%TBSA患者共1047例,190名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切开占全部入院烧伤重病区患者的18.14%.从气管切开原因分类:单纯为建立机械通气气道需要
背景: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来源丰富、取材方便、体外有较强增殖能力并具有多向分化等特点,使其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备受关注.目的:探讨ADSCs对深Ⅱ°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雄性SD大鼠双侧肾脂肪囊,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培养ADSCs,胰蛋白酶消化法传代扩增.取第3~5代脂肪干细胞进行流式检测CD29、CD49D和CD106,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