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恐怖事件中IND威胁评析

来源 :全国第六届核监测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技术在恐怖主义分子中的扩散,对世界各国安全构成了最为严重威胁,目前,核材料制造、核工艺以及核武器制造技术较以往更易获取,虽然还不知道恐怖分子究竟获得了多少数量的核材料,但可以肯定:至少已经拥有了一定数量的核材料,并打算试图制造粗糙核装置.恐怖分子一旦引爆粗糙核装置(IND)将会造成前所未有的人员死伤,并会引发经济和社会的严重混乱,对社会公众产生严重的心理影响.客观分析了恐怖组织使用IND威胁的可能性及阻止IND的应对措施.本文进行了介绍.
其他文献
在当前核技术应用日益广泛的形势下,放射性事件出现频率急剧增加.由于放射性危害的表现、处置方式的独特性使得放射性事件在其应急处置行动中又具有其独有的特点,从放射性事
用"DOP"法,对本单位工作中使用的湘劳-9型防烟防微粒口罩、三安-9型超细静电防传染病口罩、99夹具型防尘口罩、普通长方形口罩、普通卫生口罩及美国的N95共6种口罩,通过实验
难题一:上海风格在哪里? 记忆中,上个世纪90年代的浦东大开发仿佛是一场轰天动地的迷乱都市化运动。美国摄影师罗伯特·莱克曾在美国最权威的建筑杂志《Architect》上毫不客
期刊
4月27日是个礼拜天,寂静的中午,郭凡生正躺在家里的床上休息,手机响了.他拿起来,看到熟悉的号码,是来自慧聪园的,急促的铃声响得他心下不无忐忑.这段时间以来,每当在深夜或者
期刊
技术造就成长rn通过本刊调研部回收的近50份来自中小企业的问卷,我们对中小企业存在的一些普遍情况作一个解读.rn
期刊
2003年6月13日,央行发布(又称121号文件).这个被地产大腕潘石屹称为“颠覆性”政策的“通知”在将房地产开发商逼入绝地的同时.也把新任央行行长、同时也是货币政策委员会主
期刊
随着核燃料再处理能力增加,大量民用再处理厂分离的Pu数量会迅速增加,与此同时,潜伏着分离Pu被非法转移(或盗取)的极大危险.恐怖分子为制造更大规模的核恐怖事件,一旦获得一
核和辐射恐怖主义防范与应急响应对放射性核素检查技术提出了新的需求与性能要求,使得研制反恐便携式γ谱仪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根据反恐放射性核素识别要求,结合国内外谱仪
会议
面对“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国际压力,中国政府除了通过各种渠道表明“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坚决态度外,似乎已经在考虑更具积极意义的办法来舒缓这种压力.
期刊
911事件表明,国际恐怖组织一旦拥有核材料对世界安全造成很大威胁,本文介绍了非法放射性材料及其探查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