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梅河口市近五十年的气候变化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来源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y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1961-2007年的47年地面观测资料进行统计,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从1961年以来,年平均气温随着年代的变化呈持续上升的趋势,特别是从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年平均气温由4.8℃升至5.9℃,月平均气温随年代也基本呈上升的趋势,冬季升幅明显高于夏季,2000年后,12月低于前40年0.2℃;降水量随年代变化不大,80年代最多为705.3mm,其余年代都很接近,70年代比60年代少8.0mm,80年代比70年代多38.7mm,90年代比80年代少28.6mm,2000年后少16.8mm,月平均降水分布不均,阶段性明显,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其中7月降水最多;从60年代以来,在气候变暖的趋势下,作物生育期(5-9月)的积温明显增多,70年代比60年代少30.6℃.d,从80年代开始明显增加,90年代比80年代增加75.6℃.d,2000年后比90年代增加37.7℃.d;日照时数随着年代的变化,缓慢减少,特别是2001-2007年5-9月平均日照时数全部低于前40年的平均值;无霜期从90年代开始明显增加,2000年后比90年代多了12天,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另外,通过对气候变化来浅谈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气候变暖的趋势下,积温增加,热量增加,粮食作物都能正常成熟,更可贵的是在吉林省气候变干的情况下,本地年平均降水量还略有增加,对农作物发育非常有利,大大减轻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压力;气候变化使粮食品种进一步优化,喜温作物、晚熟品种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优质水稻、玉米高产作物现已成为本地主要种植作物,粮食品质显著提高。目前,源产于本地的梅河大米以其绿色优质畅销全国各地。低产的大豆、高粱种植面积大大减少。气候变化使得作物低温冷害减轻,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阶段性干旱加重、病虫害增加,使得作物减产。
其他文献
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和t检验、滑动t检验方法对濮阳1954年12月-2008年11月间的月、季、年降水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濮阳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8.66mm/10a,|t|=1.5694<t0.05/2=2.0084);按季节分析,春季降水量有增多趋势,冬、夏、秋季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春季,3.66mm/10a,|t|=0.3773;秋季,-8.85mm/10a,|t|=0.7076
CO2的过度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水泥工业一直被认为是一个主要碳源,而实际上水泥使用过程中又转换成碳汇,混凝土会逐渐会吸收空气中的CO2,发生碳化反应,因为水泥也是一个潜在的巨大的碳汇。根据元素守恒定律,假定给以足够长的时间,混泥土的暴露面积足够大,混泥土会全部碳化,吸收回水泥工业排放的全部CO2。但事实上,混泥土的碳化是由表及里进行的,混泥土表面先碳化形成碳化层,碳化层会阻止内部
“水少沙多、水沙异源、水沙关系不协调”等特点决定了黄河流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影响研究,格外令人关注。本文以观测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分析了黄河流域气候变化特点,阐述了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极端水文事件、水生态环境等的影响;指出黄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别是降水变化是造成黄河流域近十几年径流持续偏枯,洪水事件的强度和频次减小的主要原因;受冬季气温持续增暖的影响
利用濮阳1954-2007年的汛期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分析方法,分析濮阳汛期降水特点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汛期总降水后30年呈减少变化趋势,7月份降水量最大,发生暴雨的次数最多,8月份的暴雨强度最大,7月、8月暴雨的发生都有连续和连年出现的特点。
利用1963—2008年鹤壁2个代表性观测站的逐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分析近45a鹤壁寒潮活动的特征及其多年变化特点,并且研究了环流场异常对寒潮事件发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鹤壁寒潮活动与华北均值差异较大;东部开始早,结束晚;西部开始晚,结束早,寒潮出现在11、3月最多。近45a来,寒潮具有两次跃变异常,分别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前期和90年代后期;寒潮活动总的趋势是阶段性减少的,这主要与气候
利用1971—2005年清丰降水、气温等资料,对清丰的月、季、年气温、降水量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20世纪70年代年平均气温偏低较多,80年代略偏低,90年代以后气温上升较快,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最高气温的增辐及趋热尤为明显。各季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以春季气温增幅最大。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②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减幅为57.1mm/
运用1960-2008年以来信阳逐月和年平均最高、平均最低以及平均气温和相应的极端气温资料,借助线性分析和年代跃变分析的方法,研究其长期变化趋势和年际变化,结果表明:信阳的夏季平均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冬季最低气温和年平均气温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冬季增温主要在夜间,夏季降温主要在白天。全年的平均增温主要是由冬季夜间引起的。
利用1951~2008年NCAR/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研究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场,对北极与亚洲中纬度间环流关系进行了分析,确认ANPO涛动是北半球中纬度与极地间的一个重要的大气涛动,并由此建立了亚洲大陆极地涛动指数(AsiaNorthPoleOscillation,ANPO)。研究表明,ANPO指数反映了对流层低层亚洲大陆环流与极地环流之间的一种共变特征,它的变化与亚洲夏
利用台站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对东北地区冬季降雪进行了统计研究,发现东北地区冬季降雪近46年整体为下降趋势,在46年间始终存在着10年左右的长周期,1980年代以后存在着6年左右的周期。利用REOF/CAST方法,发现东北地区冬季降雪主要分为4个空间模态:辽宁-吉林东部、吉林北部、辽宁西南部、黑龙江北部地区。另外,1987年东北气候变暖后,东北东南部地区、辽宁西南部和黑龙江北部地区较大
利用趋势、小波等方法,分析湖北省孝感市1957—2006年近50年降水变化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影响降水变化的相关因子。结果表明:孝感市年降水量呈弱增加趋势,春秋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冬夏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降水量变化的年代际差异较小,年际差异大;降水量变化3—7a和9—13a的周期表现显著;太阳活动和ENSO对降水变化影响很大,年平均太阳黑子偏多时,次年四季降水量将偏多;夏季海温偏高,次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