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发现水稻干尖线虫病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植物线虫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z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干尖线虫病是由植物病原线虫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 Christie)引起的水稻病害,可造成水稻减产10% ~ 30%.20世纪50年代后期该病害在我国基本得到控制,但近年在部分地区又有发生.笔者于2015年8月在安徽省庐江县白湖农场调查发现,该场约6 000亩自留种太湖糯水稻品种表现出疑似水稻干尖线虫为害症状:水稻当时处于孕穗初期,发病株略矮于正常株,发病田块病株率80%左右,症状相似且均匀一致,主要表现为倒二、倒三叶尖端(1~3 cm)出现黄白色至灰褐色病斑,叶顶端卷曲干尖,少部分叶尖扭曲或撕裂,叶尖端有露水的部位多呈现半透明水渍状,但多数病叶的病健交界不明显;少数植株的剑叶变小、扭曲变形;亦有部分叶尖呈黄褐色干缩枯死,且扭曲呈捻纸状.取样带回实验室后,将水稻叶片、叶鞘、稻穗等部位剪碎,利用贝曼漏斗法分离得到大量线虫.经对所分离线虫进行形态观察和测计,比对有关文献资料,再根据雌虫侧区刻线条数、后阴子宫囊相比肛阴距长度、尾尖突形状等形态特征,初步确定其为水稻干尖线虫.进一步挑取单条线虫粗提DNA后,使用水稻干尖线虫特异性引物:BSF 5-TCGATGAAGAACGCAGTGAATT-3和BSR 5-AGATCAAAAGCCAATCGAATCAT-3进行PCR扩增,得到长度约为300 bp的单一DNA片段.回收该片段并送由上海生工测序,将DNA序列在NCBI上进行Blastn比对,结果显示该序列与贝西伞滑刃线虫的18S核糖体RNA序列相似度为99%,由此确定该病害为水稻干尖线虫病.本次发现提示我们,安徽省水稻种植区应密切关注水稻干尖线虫病的发生动态,加大水稻种子检疫、播前种子处理等工作力度,同时应对发病稻田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防止病害进一步扩散蔓延.
其他文献
Plant Parasitic Nematodes are a major pest in agriculture and their control needs an immediate attention as they cause huge monetary losses.A commonly used nematicidal agent, methyl bromide,has been b
会议
In 2015 the total potato acreage was 11 820 Ha, yielding 307 700 tonnes, which represent amonetary value of approximately 616 million NOK ((E) 77 millions).For potato producersthe annual costs of skin
会议
20世纪末以来,北京地区蔬菜根结线虫病害逐步加重,已成为京郊蔬菜的最重要病害之一.据北京市植保部门的有关资料,根结线虫病可能是近10~15年来,京郊菜田危害最重、持续时间最长、防治难度最大的蔬菜病害.张芸等(2005)报道,北京本地种植的多种蔬菜都受到根结线虫的严重危害,一般减产20%~3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有的甚至无法再进行蔬菜生产.本研究针对茄科、葫芦科、豆科、十字花科、菊科、伞
深圳口岸植物检疫工作始于1966年,植物线虫检疫工作伴随其发展至今50多年.本文专门介绍了这些年的植物线虫检疫重大截获,取得的科研成果,制定的标准,获得的发明专利,发表的文章与专著,具备的技术能力,开展的植物危险性线虫的监测、广泛的国际交流、人才培养等,以全方位的方式展示了深圳口岸植物线虫检疫50年.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一种迁移性内寄生线虫,可引起松树萎蔫病(Pine Wilt Disease,PWD),造成松树的死亡,是森林的毁灭性病害.基因组数据分析表明,松材线虫糖基水解酶第18家族几丁质酶(glycoside hydrolase 18 chitinase,GH18 chitinase)的基因数量明显多于其在植物固定内寄生线虫南方根结线虫(Me
通关藤[Marsdenia tenacissima (Roxb.) Wight et Am]为萝藦科(Asclepiadaceae)牛奶菜属植物[1],始载于《滇南本草》.主要分布在中国、中南半岛各国及印度尼西亚等的热带和亚热带的地区,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福建、广西、广东、台湾等省区[2,3],是一种野生道地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平喘的功效[4].目前,少见人工栽培,亦未见有关通关藤病害的
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是为害我国禾谷类作物的重要寄生性病原线虫,在我国小麦主要种植区广泛分布.研究表明,植物寄生线虫可依靠寄主根系分泌物找寻和定位侵入位点,但植物根系分泌物中对线虫具有吸引作用的化学组分仍有待进一步分析.本研究以二穗短柄草Bd21-3 (PI254867)、郑麦9023和小麦衡4399为植物寄主,通过幼苗水培结合冷冻干燥法制备了各品种根系分泌物.以所制备
大豆孢囊线虫病是大豆最主要的灾害性病害之一,世界各大豆产区都有此病发生,防治该病最有效的途径是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本研究将大豆孢囊线虫病天然病圃与抗病育种结合,对品种和育种材料的抗性鉴定、抗病育种优选评价及综合防治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2006-2008年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大豆孢囊线虫一代显囊期和大豆收获期,根据田间SCN发病实况,结合病史、病害生态条件、气象因素、地理隔离条件、灌溉及交通等要素
在我国大豆主产区均有大豆孢囊线虫(SCN,Heterodera glycines)发生.大豆孢囊线虫抗病育种是解决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由于大豆孢囊线虫严重危害性,世界上商业化的大豆品种大部分都是抗线虫品种.本研究2005年利用(东农46×9902)F1为母本,农大5129为父本有性杂交,进行多基因聚合育种.结合抗病鉴定与田间综合评价,从F6代中选出稳定品系QN1594,其抗病基因来源于peki
苎麻根腐线虫病是苎麻生产上由短体属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引起的一种主要病害,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方法,进行转基因抗病育种是防治苎麻根腐线虫病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unc-87基因对在调节植物线虫运动及线虫繁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RNA干扰使该基因沉默后,线虫出现瘫痪及运动不协调的现象,同时,经处理后线虫人工繁殖率也明显降低.因此,克隆该基因并进行dsRNA植物表达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