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冰雹形成机理探索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forviv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穴道"理论认为冰雹云中存在冰雹形成和长大的"穴道".本文以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及毗邻地区常诱发冰雹灾害的东移短小切变线天气过程为研究背景,采用三维冰雹云分档模式,用MM5V3中尺度气象模式提供冰雹云模拟研究所需的环境大气状况,模拟研究了各类冰雹形成和增长的过程,结果表明温度、云中上升气流、水平风速零线和云中各类水成物、各类冰雹质粒的空间分布满足"穴道"理论描述的配置区域是冰雹颗粒含水量的大值范围.同时显示出来了小冰粒子(D<1mm)、霰和雹胚(1mm<D<5mm)、小冰雹(5mm<D<10mm),在冰雹颗粒形成初期,在-50~-30℃高空,存在另外一个大值区域,两个大值区域中间有明显的分割,表明了两个区域形成的微物理机制不同,证明了冰雹云中的"穴道"是冰雹形成和长大的有效区域,因此"穴道"区域也是人工防雹消雹的主要区域.
其他文献
本文对青藏高原(铁路沿线)闪电密度分布和闪电气候进行了研究.文章围绕闪电资料来源、青藏铁路沿线区域年纪闪电变化特征、青藏铁路沿线区域闪电密度分布特征等进行了论述.
目的 描述3个有性服务产业的小城镇的公立、私立诊所生殖道感染就诊者自我报告的感染危险因素以及对临床服务的意义。方法 根据国家性病病征处理方案设计了门诊记录中有关
湘西北山区的特殊地理环境有利于冰雹云的形成,其生命史短、雹粒比较大,灾害较重,防雹作业的时间性极强,根据当地冰雹云的特征,结合气象业务工作实际情况,归纳整理出湘西北山
会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半个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研究了大气气溶胶和云凝结核与天气和气候变化
近日,商务部、农业部联合印发《商务部、农业部关于全面推进农超对接工作的指导意见》,部署2011年农超对接工作。意见要求各地商务、农业主管部门要抓好农超对接3大主要任务:
根据2002年8月5日新疆昭苏盆地的雷达回波资料,对该雹云初始雷达回波的出现及演变过程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
本文根据2000年7月10日兵团农四师75团雷达站回波资料,分析了地形雹暴系统生消演变特征,得出了地形雹暴具有生命时间短、沿地形等高线缓慢移动、雹暴系统中的新生雹暴逆高空
本文利用散文完全弹性冰雹云模式模拟吉林省一次冷涡降雹过程,通过对比雷达资料和探空资料,找出了冷涡天气形势下冰雹云形成、降雹的机理以及过冷水含量与成雹之间的关系.
手机软件如果你厌倦了手机自带桌面,觉得它单调乏味,不妨试试李开复博士创办的创新工场推出的一款Android系统的桌面软件——点心桌面(DX Home)。它一改Android系统默认桌面
贵州春夏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往往以多对流单体呈分散分布的形式存在,单独的小面积对流云一般是短命的,然而多个云体在传播移动中发生相互碰撞合并后,会使整个群体的生命力增强,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