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 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策略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性分析PFNA 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手术策略,总结相关的经验体会.方法 自2004 年6 月至2009 年5 月对287 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闭合复位PFNA 内固定,对获得随访的235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时65 岁以上老年患者214 例(74.6%)平均78.5岁;183 例(63.8%)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Harris评分平均为(21.4 ±1.3)分.手术策略 术前正确的评估X 线,选择合适的PFNA 型号,通过牵引、内旋结合支撑骨折远端下沉等方法进行良好的闭合复位,术中按透视下细钢针定位设计手术切口,PFNA 进针点放置在大转子顶部前一横指,选择性扩髓后必须用手缓缓将主钉正确插入股骨干,同时快速、有效处理内固定放置中涉及的骨折复位丢失、TAD(正、侧位X 片上股骨头顶点到螺钉尖端的距离之和)偏差等问题,同时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内科及风险评估和处理.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距骨颈骨折后内翻畸形愈合的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自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11例距骨骨折后内翻畸形患者,其中男性18名,女性3名,平均年龄39岁(30-65岁),平均手术时间为伤后14月(3-13个月)。其中6例为保守治疗未曾行手术者,5例曾行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在胸椎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5-06收治的因OLF致胸椎管狭窄症接受手术患者52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超声骨刀组(A组)和高速磨钻组(B组),每组26例。患者的神经功能评估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胸脊髓功能评分11分评分系统及Hirabayashi改善
目的 多发伤并脂肪栓塞综合征中长骨干骨折处理颇为困难,目前相关文献较少,本文旨在探讨多发伤并脂肪栓塞综合征(FES)中长骨干骨折内固定方法与时机。
目的:寰枢椎不稳患者治疗比较困难,对陈旧性骨折脱位患者更是如此,本文报告一组病例的治疗过程,以此探讨此类患者的病理特点与治疗策略。方法:收集自2008年来资料完整的寰枢椎陈旧性前脱位患者10例,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16-56岁,术前、术后均行CT(A)、MRI及X光片检查。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撬拨复位经皮螺钉关键点固定术在SandersⅡ型这类相对简单的移位性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应用。探索这种手术方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优缺点;总结经验,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
目的:近年研究表明,OPG/RANK/RANKL 系统,是影响破骨细胞分化、发育、调节其功能的一条重要途径,在维持骨代谢平衡中起重要作用.MMP/TIMP 系统是参与降解包括骨在内的全身各种组织细胞外基质的蛋白酶家族,在几乎机体各种组织的发育和修复、肿瘤发生发展、炎症反应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上述两个系统是否参与激素性骨坏死,值得研究.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结果:随访10~17个月(平均14个月).2例肱骨头坏死,21例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5~12个月(平均7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肩关节脱位及肩峰撞击.肩关节功能根据Constant-murley评分:优13例,良6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82.6%.
目的:针对髋关节置换老年患者,通过围手术期采取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加强患者评估,着重心理护理,减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方法:选取科室髋关节置换老年患者,针对其围手术期采取护理干预,步骤:评估患者自身情况;术前心理干预;术中意识观察;术后护理,着重意识观察。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对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缓释微球特征、载药率、包封率、体外释放规律及突释的影响。方法:以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作为载体,将材料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乙二醇-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微球(实验组),另一组采用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微球(对照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两组聚合物缓释微球特征,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两组微球在不同时段模拟
目的 临床上将体温低于36℃时称为低体温,术中低体温可影响凝血功能、药物代谢,增加术后伤口感染率,使伤口愈合延迟。对于小儿和老年患者以及复杂的长时间手术的患者很容易发生术中低体温。本文将针对引起术中低体温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以期将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