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理论在心肌梗塞疾病诊断分析中的应用

来源 :第三届电磁辐射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暨2003年全国电磁辐射生物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70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心电图逆问题的研究是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比较热门的课题.所谓心电图逆问题是指心脏的电活动通过人体胸腔容积导体后,会在人体表面产生电位,如果我们通过体表电位的测量,能够反向推断出心脏的电活动情况,就可以为医生精确地诊断出心脏病变的位置创造条件.从数学角度来看,该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求解电磁场的边值问题.本文主要是在建立了一个接近人体形状、包含心脏和肺的胸腔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边界元方法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利用实测的前间壁心肌梗塞病人的体表电位数据,逆向计算出心脏表面的电位分布,最后的结果得到了有关专家的认可.
其他文献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本文采用辛芩颗粒治疗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法,该药毒副作用小,是目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良药.
本文介绍了新研制的"小型高频综合治疗仪"的结构及技术指标经临床试用,对鼻出血、鼻息肉、慢性鼻炎、鼻前庭疣等疾病均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本文对不同场强的电磁脉冲辐射后3月内睾丸间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改变进行观察,旨在探讨电磁脉冲辐射对性功能及生精过程的影响.
电磁生物效应的机理及作用位点是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至今已有大量试验证明了电磁生物效应的存在并发现了电磁效应的频率窗和功率窗特征,由于生物体内的介质结构及其复杂而且具有生命的自我调节功能,使得电磁能量在生物体内的传输及损耗过程的理论建模和电磁生物效应的机理解释存在很多问题,但研究电磁场生物效应机理的根本前提就是揭示电磁场作用于生物组织、细胞、分子水平的相应位点所发生的原理和过程,要作这个基础工作,除
在人体组织对电磁能吸收的研究中,本文采用离散频率点上的电在数去建立各组织的经验色散公式,再由经验公式算出本文使用频率下组织的电参数.
本实验研究极低频磁场(ELF)对神经内分泌递质的调控作用及痛觉的调制的影响,进而探讨极低频电磁效应的镇痛机理.
本文从900MHz脉冲微波对小鼠脑ATP和皮层、海马、丘脑细胞膜Ca、Mg-ATPase活性的影响入手,研究脉冲微波对脑代谢和信号转导环节的影响.
联合国资助项目VIVO细胞辐照系统需研制建立低频调制微波的细胞辐照计算机监控系统,以实现1800MHz模拟手机功率信号对波导腔内细胞的定量自控辐照,研究不同的辐照强度对生物体细胞的影响程度,以此建立一个计算机监控系统,通过一定的传递函数,实现对功率的自控,令系统的最大辐射功率达到其行业标准.
本文利用快速显微分光光度技术,在无扰、在位、实时条件下,观察手机电磁场照射对单个活体人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即时影响.
本文主要研究手机电磁辐射对红细胞膜的表面电荷及其电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探讨其对红细胞膜表面结构和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