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流制泵站雨季排江有机污染在线监测指标选取

来源 :2009城镇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合流制泵站雨天排江污染实施在线监测是优化调蓄池等面源污染治理工程设施运行管理的有效手段。重点探讨了几种有机污染在线监测方法和仪表在本领域应用的可行性。通过各污染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提出在合流制泵站安装SS或浊度在线仪表能为调蓄池运行管理的优化提供实时、有效的数据支持。
其他文献
采用磁絮凝方法处理城市溢流雨水,以自制的絮凝剂PSFS和磁种为原料做絮凝试验,研究了磁场、絮凝剂投加量、磁种投加量、废水pH等参数对絮凝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磁场可以改变絮凝剂的理化性质,增强絮凝剂的净水效果。通过试验确定了最佳试验条件,在场强为0.8 T,磁种投加量为200 mg/L,絮凝剂投加量为4 mL/L,废水pH值为6条件下,对模拟溢流雨水中的TSS、浊度、COD、TP和NH3-N的
以城市溢流雨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按一定比例混合土壤,粗砂,煤渣,脱水污泥,石灰石,凹土作为基质来构建人工复氧改性土壤净化系统对其进行处理,系统初步考察了不同的配比、不同容积负荷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当系统含30[%]土壤、30[%]砂石、15[%]凹土、15[%]的煤渣、5[%]腐木和5[%]石灰石(体积比)时处理效果最好,COD、NH4+-N、TP的去除率能达到97.12[%],99.8[%
针对上海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污染的问题,探讨一级化学强化处理工艺处理溢流污水的可行性。中试试验装置总体积18.45 m3。试验针对三种污水进行了研究:旱天污水、中小强度降雨的合流污水、暴雨合流污水。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一级化学强化工艺可以有效地处理雨天合流污水溢流。COD和TP的去除率在50[%]~80[%],SS的去除率高达70[%]~90[%]。中试装置的启动时间在15 min左右,可以满足处理雨天
北塘河是杭州市萧山区一条重要的人工河道。其风情大道至通惠路段位于萧山区中心城区。目前该段河道水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危及城市形象。该段北塘河沿线污染物的排放和河道自净能力的降低是造成河道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此提出加强工程与非工程建设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对策。
分流制排水系统中雨水管网的旱流污水混接已经成为制约高截污率地区水质改善的关键问题。针对大范围的雨水管网混接调查中物探检测、混接水量调查效率较低的问题,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调查技术——基于污染物特征因子的调查技术,包括污染物特征因子调查技术的原理、混接旱流污染类型的分类、污染特征因子的筛选等。最后,对污染物特征因子调查技术在我国推广应用面临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污染物特征因子调查技术,诊断雨水系统主
通过对南方城镇地区现状排水系统的调研分析,总结了排水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国内外排水体制的选择经验,提出了南方城镇地区近、远期排水体制改造的模式。最后,结合大沥镇排水截污工程实例,介绍了城镇管网截流改造工程设计相关经验,以供相关工程参考。
尝试采用人工湿地系统,来改善雨水径流的污染。湿地系统不失为一种简易可行、运行维护便利的工程处理方案。
以上洋污水管网工程为例,阐述了管道顶管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控制要点。通过施工管理实践,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经实施,效果良好,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等级。
随着国家对水环境保护的重视,排水管道的建设总量不断增加,一部分管道设施开始进入老龄化,需要进行及时的养护和修复。从物理学、生物化学原理的角度,介绍不为人眼所见的混凝土排水管道的破损原理,提出了预防管道破损的措施以及修复的对策。
以Infoworks CS平台为主要研究手段,通过运行模式优化解决西干线目前在旱天运行、雨天运行及应急调度三大方面存在的溢流污染问题。通过旱天运行模式优化,提出了全线开泵和跳泵开的运行模式比选方案,并现场实验验证:通过雨天运行模式优化,发现了现行运行模式存在的安全风险,明确了1号应急排放口的开启条件;完成了西干线在旱天事故时或雨天放江时,污水经汶水路总管向合流一期总管应急调度的可行性研究。本课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