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麦联合收割机关键部件柔性多体系统碰撞动力学建模仿真与振动耐久性分析

来源 :第十六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在稻麦联合收割机的性能、设计水平等方面相对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亟待突破和解决稻麦联合收割机等典型高端复杂农机装备的数值仿真优化设计和疲劳可靠性分析等基础共性技术。本文研究稻麦联合收割机的刚柔耦合多体系统运动学仿真、动力学仿真、结构优化、疲劳可靠性分析实验等问题,重点研究:作业过程稻麦联合收割机与作物等含摩擦碰撞接触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稻麦联合收割机刚柔耦合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与优化设计;稻麦联合收割机疲劳可靠性分析、故障或失效模式、机理及减振降噪对策研究。开发基于通用设计与仿真分析软件的虚拟仿真平台和耐久性实验系统。实现稻麦联合收割机的结构优化和减振降噪,为提高农机耐久性和可靠性、实现智能农机控制、检测等设计规范和标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时滞可以诱导神经元网络产生复杂的多共振行为,之前已有很多学者讨论了神经元耦合间都存在时滞的情形,然而实际中,有些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是瞬时的或忽略不计的,因此本文主要讨论部分时滞对随机多共振的影响。我们在Rulkov映射模型基础上加入高斯白噪声,结果发现在适当噪声强度下,系统响应强度随部分时滞的增加呈多峰复杂的变化态势,即产生随机多共振行为;而且随时滞边所占比例的增加,系统响应强度达到最优水平的部分
随机共振现象是对噪声积极作用的典型体现,在共振程度最强的噪声强度下系统对外部弱信号的检测能力最优。而随机多峰共振,顾名思义,随着噪声强度的增加系统出现不止一次共振,同时也为检测外部弱信号提供更多的优化的噪声强度。因此,研究随机多峰共振现象以及对随机多峰共振的影响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由可激发放电的FitzHugh-Nagumo(FHN)神经元构成的小世界神经元网络模型中发现了随机多峰共振现
三整数比同步是一种有趣的现象,在由三个振子组成的耦合系统中,三个振子的频率或者相位可以以一定比例保持锁定状态,然而任意两个振子之间却无法保持锁定状态。以往对于三整数比同步现象的研究,大都基于对理论模型的数值仿真。我们利用非全同的机械节拍器,搭建了一套耦合系统,首次通过力学实验的形式观察到了实际系统中的三整数比同步现象。我们对实验系统进行了理论建模和数值仿真,得到了与实验数据相符的仿真结果。除此之外
爆发式同步作为耦合振子系统走向自组织动力学行为的主要内在机制之一,广泛存在于复杂网络振子系统中而倍受人们关注。通过研究简单的耦合Kuramoto振子环上频率分布和耦合强度权重对耦合振子系统走向同步的动力学行为,发现耦合振子环系统在不同的频率分布和耦合权重下分别展现混合爆发式同步、经典的爆发式同步、连续的二阶相变同步现象。特定频率分布下,当耦合强度分布与耦合振子间频率差负相关或零相关时,耦合振子系统
建立了考虑集中质量的旋转圆盘-柔性杆系统的完整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对该模型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利用Hamilton原理推导出一组含由圆盘刚性转动和柔性杆弹性变形引起的刚柔耦合效应的偏微分方程。再利用Dirac函数将任意位置的集中质量纳入到系统的动力学方程中。详细阐述了方程中由于刚柔耦合效应引起的附加离心力,切向力和科里奥利力项。采用Ritz法对上述方程进行离散,在离散过程中,选用Chebyshe
An efficient modified two-timescale incremental harmonic balance(IHB)method is introduced to obtain quasi-periodic responses of nonlinear dynamic systems with combinations of two incommensurate base f
Quasi-periodic motion is an oscillation of a dynamic system characterized by m frequencies that are incommensurable with one another.In this work,a new incremental harmonic balance(IHB)method with onl
本文以湖南某输电线路工程为原型,基于动力相似理论设计了缩尺比为1∶20的两档塔线体系试验模型,采用synergy系统测量塔和线自由振动的加速度信号,并进行频谱分析,测试频率和设计频率吻合。利用电磁铁对铁块的吸与放,模拟导线覆冰与覆冰脱落,采用程控方式控制模拟冰荷载脱落,实现了拉链式脱冰与同时脱冰,整档脱冰与局部脱冰等各种工况。采用非接触式视频测量仪和synergy系统对各个工况下输电线导线的位移响
动车组转向架轴承是动车组上重要的零部件,轴承出现故障往往导致严重的列车运行事故。人们很早认识到回转机械中轴承运行状态的重要性,并建立了一系列轴承转子系统模型,但是对于高速动车组转向架轴承动力学行为研究还很少,所以有必要从机理角度建立轴承损伤参数和其动力学响应之间的关系,揭示故障规律,发展诊断方法。针对高速动车组轴箱中的圆锥滚子轴承,建立了一种含外圈故障的滚动轴承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模型简化了圆锥滚子
高速客运列车的振动控制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关注,目前的研究中大多数都围绕二系横向减振器进行列车的横向振动控制,但这些研究关注的重点是控制策略对乘坐舒适性和运行平稳性的影响,而忽视了对其他性能,特别是安全性的影响。针对二系横向减振器和抗蛇行减振器在进行单独控制时出现的效果单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半主动协调控制方法,可协调直线和曲线线路条件下的车辆综合动力学性能。建立了300公里级高速动车组的动力学模型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