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摩擦对髋关节双极头假体抗内翻运动的影响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980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髋关节双极头假体的运用与单极头假体相比更受欢迎.这是因为双极头假体有两个关节面,增大了活动范围,从而减少了股骨柄松动、髋臼磨损、关节脱位等问题的发生.但有大量临床报道,使用初期的同中心设计(外头球心与内头球心重合)的双极头假体,外头处于过度内翻位,这种过度内翻位增加了聚乙烯的磨损和碎裂的危险,从而增加了内头从聚乙烯内衬中脱出的危险.一种新的设计一自中心机制(self-centering mechanism)或动态抗内翻头(antivarus head dynamics)被引入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外头表面和髋臼之间的摩擦可以影响外头与髋臼之间的自由运动.本文的目的是想通过实验观察是否髋臼与双极头外头之间的磨擦将影响双极头外头的最终位置.材料和方法:用相同的材料做了六个相同尺寸的双极头,双极头外头球心与股骨头的内头球心有2mm的偏心,从而使双极头假体在循环负荷的作用下产生自中心运动或抗内翻运动.六个试件分别与摩擦系数小的牛髋臼和摩擦系数大的特制聚乙烯窝形成关节,以提供不同的界面磨擦.并且将试件浸在石蜡液体中模拟体液的润滑状态.在实验机上给予相同的200N-4500N的反复负荷,当双极头达到平衡后用光学的方法测量双极头外头与股骨柄的夹角,并对其外翻角的平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和T检验.结果:在2-3次负荷之后,双极头就达到平衡状态,与牛髋臼形成关节的六组双极头外翻角大,与特制聚乙烯窝形成关节的六组双极头外翻角小.讨论:从实验的结果看,降低髋臼关节面的摩擦是影响双极头外翻位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尽量减少对髋臼表面的锉削、双极头与髋臼尺寸的理想匹配、减小股骨头表面的摩擦系数可以使双极头的外头处在较好的外翻位.当髋臼软骨受到磨损,髋臼表面的摩擦力增大时,外头的外翻状态会有所下降,这时应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或单极头置换.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Ⅱ、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微创治疗及疗效.方法 自1996年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96例Ⅱ、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优81例,占84.4%;满意15
为了对人工股骨头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及髋关节破坏性疾病的探讨.本组68例72髋中,采用人工股头置换12例13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56例59髋.结果显示人工股骨头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AvascularnecrOsisOf thefemOralhead),为一种严重致残的骨科常见病,自从1957年PietrOgrade等首次报告激素所致该病以来,引起医学界广泛重视,激素的短期大
会议
面对全球约1.7亿慢性丙肝患者,现今的标准治疗方案,即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BV),其总治愈率不足50%。因此,近年来旨在提高治愈率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不断
目的 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价值.方法 1997年~2004年我们诊治75岁以上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0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按Harr
正值2014年9月“中国药物制剂大会”召开之际,《中国新药杂志》2014年第16期药物制剂专刊与读者见面了.作为这次药物制剂专刊的组织者之一,我非常高兴,在此也表示衷心祝贺!rn
期刊
@@
四肢创伤伴有周围神经损伤的比较多见,神经损伤后可引起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和营养改变.祖国医学历来重视"筋骨并重",而神经是中医学中"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对神经损伤的营
1848年Morel-Lavalle首先描述了合并有大面积皮肤剥脱的闭合骨盆骨折,因此称之为Morel-Lavalle损伤.皮肤剥脱可位于腰背部,而以大腿前外侧和腹股沟内侧最为多见,可为开放也可
阿必鲁泰皮下注射剂是一种长效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每周皮下注射1次,主要结合饮食与运动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欧洲药物管理局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
近三年来采用大连中药厂生产的"美罗牌"伤科接骨片治疗股骨颈骨折6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对其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进行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