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分子自组装表面蛋白质吸附及其分子模拟研究

来源 :2017中国生物材料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ws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组织工程材料的生物响应在很大程度上受其表面吸附蛋白质的影响,通过蛋白质实现材料对细胞的调控,而蛋白质在材料表面的附着取决于生物材料的表面性质[1]。本课题分别通过SAMs在金表面构建明确可控的化学表面,研究其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吸附行为的调控,并结合分子模拟技术,将材料表面理化性质模型与生物大分子的行为相结合[2],为研究细胞相容性医用材料设计提供了思路。
其他文献
(引言)肝脏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目前治疗终末期危急肝脏疾病的唯一有效方法是肝移植.然而,全球范围内都存在肝供体严重不足的问题,因此,制备大量具有肝功能的肝实质细胞或类肝实质细胞,对治疗肝脏疾病具有重大意义,也是研究者不断努力的目标.惠利健等[1]通过重编程成纤维细胞的方法得到的类肝细胞(hiHeps),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且表现良好的肝细胞功能,有望成为替代肝实质细胞治疗肝脏疾病的一种手段.3D
(引言)心肌梗死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我国心肌梗死患者数量每年超过1000 万,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1]。以血运重建为手段的传统治疗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但是无法从根本上使受损心肌得到有效修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以支架材料和种子细胞为基础的心肌组织工程策略是目前最具前景的心梗治疗方法,其中支架材料起非常关键的作用[2,3]。目前常用的支架材料虽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支
近年来,生物制剂(干扰素、酶、抗体等)的生产[1]和组织工程中细胞扩增培养的需求[2,3]使得大规模细胞培养技术受到了广泛的研究.传统的平面细胞培养并不适合细胞的大规模扩增,主要原因是在平面培养中,培养空间以及营养物质供应的不充分.而利用微载体可以更好的实现细胞的大规模培养[1,4].微载体是一种可以支持贴壁依赖性细胞生长的球状基底,最初是由van Wezel A.L.等人在1967 年首次报导使
植介入材料接触人体以后,引起人体一系列反应,包括:蛋白质吸附、血小板激活、免疫细胞激活和成纤维细胞的富集等[1]。在此过程中,激活的巨噬细胞释放活性氧(ROS),活性氧的过度积累造成磷脂、蛋白和DNA 损伤,并诱发癌症和心血管疾病[2]。
糖尿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能极大改善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然而,由于CGMS 植入式葡萄糖传感器的生物相容性不佳,导致植入后的长期传感性能下降。
脂肪族聚碳酸酯是一类表面溶蚀性降解材料,作为重要的可降解生物医用材料之一,由于其材料本身和降解产物均无毒,且可以引入侧链功能基团如蛋白质、多肽、药物等改善聚碳酸酯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同时还可以通过与不同种类碳酸酯单体共聚改善聚合物的力学性质、降解性和亲水性等性能,使其具有广泛的用途[1-4]。
(目的)对比北京博辉瑞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美国COOK 公司的脱细胞猪小肠粘膜下层产品(VIDASIS 和BIODESIGN)在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微观结构、物理性能和生物安全性的异同,也与牛真皮基质(ADM)和胶原海绵(CS)产品进行比较,凸显SIS 材料用于腹壁损伤修复方面的优势。
材料表面是决定整个生物材料应用效果的关键[1]。材料表面性质通过影响蛋白质的吸附行为,进而介导细胞的黏附、铺展和分化等行为[2]。但是,由于材料表面性质的复杂性及不同材料物化性能的差异性,难以直接分析表面性质单一因素具有普适性的生物应答规律[3-5]。
人工合成的纳米结构磷酸钙材料,具有与骨组织无机组分一致的化学性质,被认为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被广泛用于骨缺损修复/组织工程、药物/基因载体等众多生物医学研究领域[1,2]。
超分子聚合物是以非共价作用为基础而构筑的具有良好分子动态性,结构规整性,环境适应性及自修复性能的人工合成分子体系[1,2]。利用多肽分子作为超分子基元,在特定环境下通过自组装的方式构筑超分子聚集体是模拟生物大分子高级结构与功能,开发新型生物材料及软物质材料的有效手段[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