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色黄姑鱼年龄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来源 :2005年全国海水健康养殖与水产品质量安全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kuhen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浅色黄姑鱼俗名白鱼奈,金丝鲍,隶属于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主要分布于印度,南海,东海及菲律宾。该鱼肉质细嫩,口感独特,味道鲜美,其鳔是名贵的中药补品,市场价值较高,而且其适温适盐性广,生长迅速,性格温驯,适合于海水网箱集约化养殖。关于浅色黄姑鱼的研究有过零星报道,但对其年龄鉴定和生长特性的研究迄今未见专题研究。 本文以浅色黄姑鱼为材料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以期为合理利用浅色黄姑鱼资源和进一步开展该鱼的人工增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犬齿牙鲆隶属硬骨鱼纲、鳞形目、鲽亚目、鲆科、牙鲆亚科、牙鲆属,也称狼齿牙鲆。英文名有Northern flounder(北方鲆)、Doormat(擦鞋垫鱼)、hubcaps(轮毂罩鱼)Fluke(猫爪鱼)、Atlantic flounder(大西洋牙鲆)、Americanturbot(美宝鱼)、Chickenhalibut(鸡肉比目鱼)、Brail(卷帆索鱼)、Puckermouth(迭口鱼)。S
白星笛鲷俗称白点仔、石蚌。隶属于笛鲷科,笛鲷属。白星笛鲷为亚热带性鱼类,分布于红海、印度洋、非洲沿岸至太平洋土阿莫士群岛,北至冲绳岛;我国产于西沙群岛、台湾岛等海域。栖息于珊瑚礁附近浅水区及水深70 m的岩砾底质海区,喜清澈水质,以贝类、鱼类为食,属于肉食性鱼类。在海域可以手钓、延绳钓捕获,最大体长75 mm。本文介绍了白星笛鲷的繁殖过程,提出病毒的防治措施。
中国是世界上从事水产养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适时地确立了“以养殖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激发了广大渔(农)民发展渔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渔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业获得了迅猛发展。本文以水产病害的病原菌为目标菌,从我国主要的经济海产品中国对虾中筛选抗菌肽,寻找新的安全有效的防治水产病害的措施和控制手段,发展健康养殖,发展可持续性养殖。
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VNN) 又称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VER),是世界范围的一种鱼类流行性传染病,对仔鱼和幼鱼危害很大,严重者在一周内死亡率可达100%,对成鱼也有很高的致死率,由于其极高的传染性和危害性,被国际兽疫组织(OIE)列为重要的鱼类病害。本文介绍了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的种类和地理分布,分析了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的分子结构和理化特性,阐述了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危害,探讨了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
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与人口爆炸性增长、城市化进展加快以及工业活动的日益扩展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大量的污染物通过不同渠道直接或间接地进人海洋,造成海洋环境中污染物含量超过了自然背景水平,从而导致了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环境的破坏。本文采用培养有益微生物进行微生态育苗,探讨有益菌密度、用量与虾幼体的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关系,旨在为鱼虾蟹贝的育苗及养殖开辟一条微生态养殖的新道路。
有毒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是一种典型的麻痹性贝毒(PSP)产毒藻,它所产生的毒素通过食物链在贝类等食用海洋生物中蓄积,从而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近来发现该藻也能影响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它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本文选用小球藻为初级生产者,卤虫作为初级消费者,从而构成一简单的食物链,来研究塔玛亚历山大藻对该食物链的物流、能流的影响情况,以期了解塔玛亚历山大藻对海洋生态系统中
牙鲆,为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属于蝶形目、蝶亚目、鲆科、牙鲆亚科、牙鲆属。我国以黄、渤海产量较高,东、南海较少。本文对淋巴囊肿病对养殖牙鲆所引起的细胞学病理变化方面进行了,为推动水产动物病理学的发展及为疾病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篮子鱼亦称“象耳”、“臭都”、“猫花”,系沿海常见的暖水性近海小型鱼类,常栖息于岩礁或珊瑚丛中,在季节来临时会聚于港湾中,特别是有麒麟菜养殖的地方,有时也会进入咸淡水和河口的地方。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南部。本文介绍了篮子鱼的养殖条件,阐述了饵料系列,分析了日常管理方法,提出了病毒的防治措施。
黄斑篮子鱼属鲈形目,篮子鱼科,篮子鱼属。篮子鱼属据我国鱼类学家报道共有24种篮子鱼,在我国比较常见的有黄斑篮子鱼、褐篮子鱼、沟篮子鱼等种类。黄斑篮子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富含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价值高,属广盐广温的杂食性鱼类。本文研究了黄斑篮子鱼的生物学和养殖技术,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报道,介绍了黄斑篮子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生态养殖技术,旨在促进我国黄斑篮子鱼海水养殖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的海水养
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将漠斑牙鲆列为优良养殖品种,开始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研究,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繁育和生态方面,包括亲鱼温、光调控产卵、激素调控产卵研究、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特别是在亲鱼激素调控产卵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大规模育苗工作尚未开展。本文介绍了漠斑牙鲆的生物学特征,阐述了其繁殖生物学,分析了苗种繁育的技术,探讨了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开发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