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100例颈部血管超声及临床分析

来源 :2007全国老年周围动脉硬化疾病防治专题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bour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血管超声的特点及对临床病情的影响。 方法:对100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老年住院患者,经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后分为颈动脉狭窄组54例(A组)和无狭窄组46例(B组),观察二组颈动脉内膜厚度增加及出现斑块的例数,并结合基础疾病、血糖、血脂情况,入院时病情及出院转归等临床特点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 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者A组36例(66.7%),B组24例(52.2%);血糖、血脂异常A组38例(70.4%),B组24例(52.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②二组颈部血管超声提示颈内动脉颅外段内中膜厚度(IMT)增厚例数:A组36例(66.7%),B组32例(69.6%),二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动脉斑块检出:A组38例(70.4%),B组22例(47.8%),二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二组中部分病例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合并颅内血管狭窄者:A组18例(69.2%),B组8例(40.0%),二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③入院时病危例数:A组24例(44.4%),B组.14例(30.4%);出院时病情判定:好转A组39例(72.2%),B组40例(87.0%):死亡A组15例(29.6%),B组6例(13.O%);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普遍存在着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高血糖、高血脂发生率高。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普遍存在内膜增厚,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高,是引起颈内动脉狭窄的重要原因。出现颈动脉狭窄对临床症状、体征及预后有严重影响。老年人应常规定期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早期发现动脉硬化,早期干预,减少脑卒中发生。
其他文献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以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某院住院的脑梗死4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方法,观察了立普妥对脑梗死伴颈动脉粥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78名脑梗死患者(男性39例,女性39例)和90名健康
会议
目的:探讨近肾动脉腹主动脉下段闭塞症(juxtarenal aorticocclusion)的手术方法。 方法:总结自1995年以来作者收治的腹主动脉末端闭塞症的临床治疗,共27例;术中暂时阻断。肾
会议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2 3岁 ,汉族 ,战士。主因左下颌肿痛 5d ,加重 2d。 1998年 12月 19日以左下牙坏死性牙龈炎在口腔科治疗。查体 :体温 37 3℃ ,左侧面部颌下区明显肿胀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决定因素以及降压治疗对baPWV的影响。 方法:以baPWV作为反映大、中动脉僵硬度的指标,对53例血压正常老年人和34例未治疗
会议
目的:观察高密度脂蛋白(HDL)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刺激下3T3-L1脂肪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3T3一L1脂肪细胞促分化
本研究以某院2005年10月-2007年1月Fontaine分级I-N级糖尿病PAD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球囊括张术对糖尿病膝下动脉长段病变的疗效,并对不同病变部位的成功率进行了分析。
目的:通过观察高脂血症大鼠NO、VEGF与VCAM-1水平及调脂药物辛伐他汀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高脂血症在动脉硬化早期对内皮功能的损伤机制。 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
会议
日本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开怀大笑可以降低乙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是一种改进糖尿病治疗的方法。研究者收集了19名乙型糖尿病患者饭后2小时的血糖数据。第一天晚餐后,患者
目的:探讨TIA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研究DS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符合TIA诊断标准的患者54例行颈部血管B超、经颅多普勒(TCD)、心脏超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