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限制与鸡脂肪沉积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jj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肉鸡过多的脂肪沉积困扰着肉鸡业,而人类也受到肥胖的困扰,本文就能量限制对鸡脂肪沉积的效应及关于肥胖的生理和分子机制的研究状况做了综述。肥胖的发生可能与摄食中枢的功能异常有关,与脂肪和脂肪细胞的变化有关,鸡与哺乳动物相比在能量代谢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多物种的基因定位和基因功能分析表明脂肪沉积受多基因控制。在鸡等动物的研究表明能量限制可调控机体脂肪沉积。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研究植物源性鸡肉质改进添加剂在高密度饲养条件下对优质黄鸡生产性能、肉质改进的影响。选用1日龄特优质型梅岭土鸡B系雏鸡90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180只,每处理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采用单因子有重复试验设计。在玉米-豆粕型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自制的A、B、C、D四种植树物源性肉质改进添加剂,添加剂量同为2000mg/kg,以饲喂基础日粮组为对照组,试验期18周。结果表明:[1]
本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的方法,以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H-FABP)第三内含子为候选基因,对6周龄北京鸭的3个群体共300个个体进行SNP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胴体重、胸肌重、腿肌重、全净膛重、皮脂重、腹脂重、骨架重、胸肌率、腿肌率、皮脂率、腹脂率等多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H-FABP在第三内含子以本实验采用的引物碱基为第一碱基的第156碱基处发生一个C→
对Z型北京鸭3个品系的6周龄体重与胸肌肌内脂肪含量及屠体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Z2系母鸭6周龄体重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板显著强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56932。Z4系公鸭6周龄体重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中强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33957。杂交系公鸭6周龄体重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强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54114。各品系公母鸭6周龄体重都与屠体性
本文旨在研究卢氏绿壳蛋的鸡蛋品质。选取100枚61~65周龄的卢氏绿壳鸡蛋进行蛋品质测定,结果表明:卢氏绿壳蛋的蛋重为49.15g,蛋的比重为1.09,蛋形指数为1.314,蛋壳厚度为356.8μm,蛋黄占全蛋比例为33.16%,蛋黄中粗脂肪含量为54.35%,蛋黄中总胆固醇含量为14.27mg/g,全蛋中胆固醇含量为197.38mg/枚,蛋黄中SOD的含量为6.33U/mg prot。由此可证明
藏鸡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宝贵遗传资源,为了研究其肉用开发价值,本试验测定了150日龄藏鸡的产肉性能、肉质指标、氨基酸和肌苷酸含量。结果发现藏鸡公、母屠体率分别为88.95%和88.74%,半净膛率75.55%和74.65%,全净膛率56.30%和55.34%,胸肌率15.00%和15.97%,腿肌率23.69%和23.09%),胸肌滴水损失2.68%和2.62%,肉色3.52和3.74,嫩度值2.
清远麻鸡是全国闻名的广东家鸡地方品种。本研究对两批出生日期相差10d的清远麻鸡进行了选种,并分别进行个体生产性能测定和分析,为日后进行清远麻鸡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信息。结果表明:[1]两批鸡在体重增长和胫长增长方面总体差异不大,但是体重较小的清远麻鸡相对体重大的个体呈现更大的相对增重势头。其原因是:在生长过程的早期,增重主要受体内生长动力的作用,增长速度逐渐加快;当体重达到某一阶段后,增重速度达到最
本试验对140只40周龄文昌鸡进行了蛋品质的测定,测定了蛋重、蛋壳重、蛋壳厚度、蛋壳强度、哈氏单位、蛋形指数、蛋黄重、蛋黄颜色8个性状。对各蛋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并通过选用20对微卫星标记,分析蛋品质性状的遗传参数,筛选出了与哈氏单位、蛋重、蛋壳强度有关的分子遗传标记。采用最小二乘分析法筛选出了与哈氏单位、蛋重、蛋壳强度有关的微卫星标记:MCW0239和ADL0260与文昌鸡40周龄哈氏单位紧
本文从分子水平综述了与就巢性相关的PRL、PRLR、VIP、VIPR、Pit-1及ER几个候选基因,并与人类的相应基因进行了比较,以便进一步窥视基因与就巢性的关系。
已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对不同种类动物的整体生长和局部肌肉生长发育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禽这方面研究的数据很少。我们知道除缺乏IGF的2型受体之外,鸡IGF系统的一般特性似乎与哺乳动物相似。一些研究发现,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是激素和营养实现生长调控的主要机制。目前进行了很多遗传标记对动物体组成和生长率变异的研究,发现在IGF系统中是存在差异的,这表明IGF对调节动物生长仍具有一定重要性
为了保护淮北麻鸡这一品种资源,引起政府及有关人员的重视。2002年,国家家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组织全国畜牧兽医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等和各省市畜牧主管部门全面开展了畜禽资源调查,共整理81个地方鸡品种,淮北麻鸡列入其中;2004年6月,"淮北麻鸡"被编入《中国禽类遗传资源》。让更多的人关注麻鸡,参与保护麻鸡,使这一地方品种发挥更大的潜力,造福于社会。